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16 01:31:49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范文锦集6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的语文教案范文锦集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图上画的是什么。

  2.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学习本课6个词,学会7个生字。

  4. 初步认识什么是泉水、溪水、江河、海洋。了解泉水流入小溪,小溪流入江河,江河流入海洋这种自然现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重点

  1.借助图画学习本课的6个词,7个生字。

  2.初步认识什么是泉水、溪水、江河、海洋。了解泉水流入小溪、小溪流入江河,江河流入海洋这种自然现象。(即教学难点 )

  教学难点 :“溪”字的教学。

  教学准备:录像机、学生准备彩笔。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课堂

  问:谁见过大海?听到过波涛翻滚时海的声音吗?能够想象得到海浪撞击岩石的壮观场景吗?谁见过江河?谁来学一学江河流水的声音?(哗—哗—)谁见过小溪?谁来学一学小溪流水的声音?(哗,哗,哗)谁又见过泉水呢?泉水、小溪、江河、海洋都是什么样的,它们之间各是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录像。(放录像片)

  这段录像片的主要内容就是我们今天学的看词学词学句第3课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

  (一)指导看图。刚才我们看了录像,认识了泉水、小溪、江河和海洋。现在我们来看课文中的插图,你能不能从插图上看出它们,并且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泉水:是从地下涌出的水,两山之间的比较细的水流。小溪:弯弯曲曲。江河:比较宽广。海洋:无边无际。能不能从图上看出谁流向谁?

  通过看录像和看图,你能按照水域的大小把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一下吗?

  (板书:泉水 小溪 江河 海洋)

  (二)指导朗读。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看课文有几句话?采用什么形式写的?哪几句是问句?是谁问的.?哪几句是回答问话的?

  2.指导读好疑问句。

  方法:(1)读出疑问的语气;(2)每句前的“泉水泉水”、“溪水溪水”、“江水河水”要连续读,气流不断,表示出寻问时急切的心情。答话要读出肯定的语气。

  练习一问一答读、分角色读、集体朗读。

  (三)学词学句

  1.第二句中的“我”、第四句中的“我”和第六句中的“我们”分别指的是谁?为什么第2、4句用“我”而第6句用“我们”呢?

  2.看图画一画:泉水、小溪、江河和海洋,并用箭头标出它们的流向。(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请同学用箭头板书出来。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全文。

  5.再看一遍录像,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讨论:为什么大海能如此宽阔、无边无际?

  板书设计

  3.泉水 小溪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照板书读词语。

  二、学习生字。

  (一)读生字卡片,要求正确、声音宏亮。

  (二)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三点水旁的字较多)。为什么这课三点水旁的字多?

  集中学习这几个字。

  “溪”:重点指导分析右边字形。右上是“”,中间是“幺”,右下是“大”。书空练习;说一说这个字你怎样记。(板书:溪)

  这个字比较难写,当老师板书时,要求学生要认真看,仔细数笔画,认真记字形。

  “海”:(板书海)重点指导笔顺及在田字格中各笔的位置。

  说一说“海”的笔顺,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流”:怎样写、怎样记?(板书流)重点指导右边的笔画和笔顺。

  用这三个字练习口头扩词。“江”、“洋”两个字组成比较简单,练练口头扩词即可。

  “泉”:认识水字旁。下面和“”区分开。

  “都”:注意右边是“阝”不是“卩”。

  (三)指导写好几个难字:溪、海、都、流。

  三、巩固复习。

  (一)读词比赛。目的:认准字形。

  (二)说一说“溪”字你怎样记?书空写一写。

  (三)猜字游戏。两人一组,一人在另一人后背上写字,让他猜是什么字,并交换练习。

  (四)出示练习2。

  泉水流进( )里。

  溪水流进( )里。

  江水、河水流进( )里。

  步骤:1.读题,理解题目要求。

  2.说说填什么。

  3.填在书上。

  (五)改练习2中的第3个句子,加上“和”和“都”,使其成为练习3中的例句。

  问:老师在句子中加了什么?加完以后句子的意思变没变?(告诉学生:顿号有表示和的意思。)

  完成练习3,先说,再写出来。

  四、指导做作业 和本课练习册。

  板书设计

  3. 泉水 溪水

  《泉水 小溪》是一篇看图学词学句。这课的教案突出了以下四点:

  一、观察画面,认识事物。

  学生对“泉水、小溪、江河、海洋”是比较生疏的,老师通过让学生观看录像片段、指导看教学挂图,形象生动地理解认识事物。初步感知:“泉水”是从地下涌出来的水,两山之间比较细的水流;“小溪”的形状是弯弯曲曲的;“江河”指陆地上更大的、更长的流水;“海洋”是无边无际的。再让学生按照水域的大小把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这样安排,符合“看图学词学句”的课型要求。

  二、图文结合,理解词句。

  这篇课文共有6句,句子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写的。老师提问:“哪几句是问句?是谁问的?”“哪几句是回答问话的?”在学生回答问题和读书中认识了这课句子的形式。老师再进一步在图文结合中指导理解词句意思。如:第2句、第3句中的“我”指的是什么?(第2句的“我”指泉水;第4句的“我”指溪水。)第6句中的“我们”呢?(江水、河水。)为什么前面两句用“我”而这一句用“我们”呢?(因为第一句单独问泉水,第3句单独问溪水,它们回答都用“我”,第5句是问“江水”、“河水”两个,所以它们回答时要用“我们”。)再如:老师指导学生看图画一画:泉水、小溪、江河和海洋,并用箭头标出它们的流向,再用箭头板书出来。(参看教案中的板书设计 。)这样做,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建立词句的概念。

  三、指导朗读,加深印象。

  老师在教案设计中加强了朗读指导。如:问句要用疑问和亲切的语气读。读“泉水泉水”重叠词时,把第一个“泉水”的“水”字读音稍拖长一些,另外注意声音高低的变化。“溪水溪水”,“江水河水”的读法亦如此。读回答问题的三句话时,要用亲切、肯定的语气朗读。特别是最后一句,要在“都要”这个词语上加重语气。在理解朗读的基础上,可以练习分角色朗读,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抓住特点,指导识字。

  本课识字教案的安排,采用了在语言中识字,音、义、形分步教的方法。学生在第一节课,已经借助汉语拼音认识了生字词语;结合课文理解了生字词语的内容;第二节课安排重点分折记忆字形,并指导书写生字。

  本课共有七个生字:泉、溪、江、海、洋、流、都,之中有六个字跟水有关,老师抓住本课生字偏旁部首表义的特点先集中学习这六个生字,难字重点指导,易学的字让学生自己分析记忆。这样教学便于抓住汉字特点来学习,有利于学生记住字形。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在读的过程中,学会8个生字,认读3个字。并能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把字写端正。学习生字的音、行、义、用。利用熟字记生字。会读本课的词语和句子。有识字的兴趣。能用一部分生字组词语,扩大词汇积累。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了解生字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利用熟字记新字的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识字、了解生字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教学过程:

  一、画迷引入,留悬念。

  一个人站在门口(们闪)

  二、利用课件

  看图:谁在那里,怎么样呀?什么样的小星星?

  三、自主识字解字义。

  1、指导学习闪

  2、自学其它字

  四、指导书写。

  1、观察田格:找到关键笔画

  2、描写一个

  3、比较、练写

  五、作业:抄写生字各2个并组词。

  教学反思:在创设情境时,我并没有脱离课本,而是活用了课本。把书本儿歌中静态的画面演变成动态的渐变过程,学生在这一动态过程中,每次都是直接面对生字,在不断摸索中、发现中理解生字、学会生字。在学生自己发现形声字的规律后,再让学生运用规律猜字、识字,从头至尾,学生始终处于有趣的识字游戏中,兴味盎然。我想:这堂课,学生真正感兴趣的是生字,是有趣的形声字的规律。

  板书设计:

  4、淘气的小星星

  闪咱招容眨易

  第二课时(3月19日星期一)

  教学目标:

  利用熟字记新字的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识字、了解生字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课件出示文中图片)。

  二、出示文中句子,指导学句子。

  我们向小星星招手,小星星向我们眨眼睛。

  小星星真的会眨眼睛吗?

  (用书中的句子回答问题)

  三、独立运用识字方法自学课文中的生字。

  1、交流记字方法。

  2、区别形近字:拍()钱()空()您()

  (学困)招()锋()容()念()

  3、扩词练习:招()()念()()

  锋()()容()()

  四、指导书写。

  1、观察田格:找到关键笔画

  2、描写一个

  3、比较、练写

  五、作业:1、抄写生字各2个并组词

  2、扩词练习。

  板书设计:拍()钱()空()您()

  招()锋()容()念()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自学课文中的2个生字,积累词汇;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2、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设疑,导入课题

  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桂花雨》。

  (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提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自读提示,明确目标

  轻声速度阅读提示,看看阅读提示向我们提出了哪些学习目标?(学生小结)

  点击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1、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

  2、体会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理清顺序,明确内容。

  (二)细读探究

  1、自主读文,画出桂花给“我”带来快乐的句段,边读边在书中作批注,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2、小组交流,把自己的阅读感受讲给同伴听,不懂的内容,同伴互助或做标记,集体交流。

  3、代表汇报,分享阅读感悟。教师参与学生讨论,并恰当点拨。

  学生汇报哪些内容,教师相应点击哪部分课件演示给学生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用“读句子,想情景,谈感受”的方法,重点交流以下内容:

  1、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偷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课件演示桂花树与梅花树的对比)

  2、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得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体会馈赠的快乐,引导学生 练习生活实际谈感受。)

  3、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课件演示桂花香,课前泡一杯桂花茶,让学生闻一闻,尝一尝,体会桂花的香;感受“浸”字的恰到好处,同时进行夸张句的训练)

  4、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摇花乐,这是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创设想象人物的内心,体会“我”童年的摇花乐。)

  教师点击课件演示摇花乐的情景,把学生带进花香飘溢的桂花雨之中,体会课题的含义。

  指导朗读,通过读让学生体会“我”童年的摇花了。

  出示琦君父亲看见琦君摇花时的`即兴诗:

  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

  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指导朗读这首诗,通过读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我”童年摇花的乐趣。

  5、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体会母亲的话的含义,揭示主题——热爱家乡)

  四、感情朗读,拓展升华

  多么令人难忘的摇花了呀,同时,作者也把快乐带给了我们,然而,作者仅仅在写摇落的桂花雨吗?同学们,放开声音,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童年的摇花了,体会浓浓的思乡情!

  板书设计:

  12 桂花雨

  摇花乐

  思故乡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感受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到了,细心的你发现了什么?

  2、过渡:春天多美啊,老师想带着你们一起去郊游,想去吗?让我们一起唱着《春天在哪里》出发吧。

  教师弹奏,学生全体起立唱歌踏步。

  3、好了,我们来到了一片青草地。(贴小朋友的图)

  小朋友,快看,你们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认真看黑板上的图,说清图意。

  二、学习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

  (1)过渡: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清清的小池塘显得格外可爱。小朋友,让我们轻轻地打开课本,一起来感受小池塘的美吧!

  (2)自由读课文。

  (3)指名分段读课文。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小池塘中水波闪动,池塘边的芦苇随风飘动,多美啊!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是描写的这个美丽画面,请小朋友们读读第一自然段,你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说说自己的理由,然后通过朗读,把小池塘的美读出来吗?

  (2)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并进行评议。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池塘里的水波一闪一闪的,就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那在这只明亮的“大眼睛”里,我们能看到些什么呢?请你接着读读第二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3)谁来说说看?

  (4)指名读课文。并把相对应的图片贴到黑板上去。

  (5)美丽的小池塘倒映出了白云、太阳、月牙、星星,还会映出些什么呢?昨天刘老师让小朋友来动手画一画,谁想来展示展示?

  (6)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画图,贴在黑板上,并用“倒映在池塘里,像”的句子说话。

  4、学习第三自然段

  你觉得现在的小池塘美吗?对呀,引读“美丽的小池塘,明亮的大眼睛,映出一个”——五彩的世界。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五彩的世界倒映在小池塘里,把小池塘装点得格外漂亮。让我们拿起书,把小池塘的美景看个够吧!

  (2)齐读课文。

  6、时间不早了,我们就要离开小池塘了,此时此刻,你想对小池塘说些什么呢?

  7、在我们伟大祖国广阔的土地上,美丽的景色还有很多很多,这需要小朋友用眼去观察,用心去体会,这样你会发现更多更多的美!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肖邦的相关文学常识

  2、进一步理解故园的文化内涵,提升爱国主义的情操

  3、思考肖邦故园和肖邦音乐之间的内在关系,明确爱国主义思想这根纽带

  4、肖邦音乐对后世的影响

  本课意在突出肖邦的爱国主义热情,通过肖邦故园这个线索,引导学生对肖邦的祖国波兰以及他的`传奇人生经历、音乐创作有个具体深刻的认识,以此来突出肖邦故园对肖邦音乐创作的影响,明确肖邦的爱国主义激情是他创作的源泉,他的音乐的影响已经超越了波兰,而是影响了欧洲甚至世界上所有的被压迫的民族。

  1、基础字词

  马厩 jiù 夙愿 sù 通衢大道 qú 茕茕孑立 qióng jié 瘠薄 jí bó

  缱绻 qiǎnquǎn 命运多舛 chuǎn 养尊处优 玲珑剔透 天籁 lài 簌簌 sù

  2、导入:在世界乐坛上有一位锦绣满腹,才华横溢的天才音乐家,虽然他半世坎坷,命运多舛,虽然关山阻隔,有国难投,但是他始终饱怀着爱国主义的激情,创作了一曲曲振奋人心,号召人民起来反抗异族统治的曲子,鼓励着那些仁人志士为自由,民主,幸福而前赴后继,即使在临终前仍嘱咐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他就是波兰音乐家肖邦。

  3、作者简介:

  肖邦(1810 — 1849)是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在母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对波兰的民间音乐十分熟悉和喜爱。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5)本板块两篇文章都有关于四季景物的描写,分别从文章中找出来,对比分析这些描写各自从什么角度抓住景物的哪些特点来描写的?作者这样描写的用意何在?

  (6)列举课本中或课外历史人物的事例来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具体表现。

  简陋 古迹 斗争武器

  摇篮 最坚韧的纽带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升国旗》一课,是一首清新自然,简洁易懂的儿童诗。三句六行,押运上口,好读易背。学习这首诗,使孩子们明白国旗是我们祖国的国旗,升旗时要奏国歌,我们要敬礼的生活知识。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是本课的重点。图画的内容是校园里国旗的情景。

  教学理念: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知道,国旗是我们祖国的国旗,它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与标志,我们应该尊重和爱护国旗。从而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目的:

  1、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认识“升,旗”等7个字,学写“升,国”等8个字。

  3、学习偏旁“口,红,贝,衣”。

  4、了解国旗,懂得尊重国旗,热爱国旗。

  5、加强有感情的朗读,做到读中有情。朗读的形式可以是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的自由读,个人读,引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教学重点:感悟热爱国旗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准备:升国旗录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亲爱的同学们,每周一的早上我们在操场上做什么事?你们的心情怎样,想用那些词语来表达呢?让我们到天安门广场去感受国旗冉冉升起的壮观景象吧!(播放天安门升旗的录象)

  二、初读课文,探究识字。

  1、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并齐读课题。

  2、汇报资料收集成果,(1)学习小组进行资料共享,感觉课前准备活动,收集资料的快乐。(2)汇总资料,由代表发言,讲我们了解的“国旗”。(3)教师适当,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它代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

  3、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我们的书上是怎么说的吗?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并且把不会的.字圈出来。

  4、现在同学们小组内互相帮助学习生字,读通读顺课文。

  5拼音识字小组赛。

  师:出示标注拼音的生字:“升,旗,起,正,您,敬,礼”,小组“开火车”,哪组又快又准,哪组就可得到优秀奖。

  三、朗读感悟。

  1、指导看图,引读第一句。

  (1)我们的国旗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句子: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

  (3)指名读

  (4)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代表我们的祖国,我们是多么自豪啊!你能用自豪地语气读这句话吗?

  (5)指导朗读第一句。

  2、指导看图,引读第二句。

  (1)升国旗时,我们听到了什么?

  (2)在国歌声中,五星红旗是怎么升起来的?

  (3)出示句子:国歌声中,高高升起。

  (4)多媒体演示升国旗。,五星红旗升的多高啊,在祖国的蓝天上随风飘扬,谁来读这一句。、

  (5)指导朗读第二句。

  3、指导看图,引导第三句。

  (1)升国旗时,同学们应该怎样做呢?

  (2)我们立正,向您敬礼。

  (3)指名读句子,并做动作。

  (4)“您”在这儿指谁?”您”一般用在长辈或值得你尊敬的人身上,在生活中可以用”您”称呼那些人?你能有感情的读出这句话吗?

  (5)指导朗读第三句。

  (6)表演朗读第三句。

  4说话训练。

  同学们,你们学了这首诗,看了天安门前的升旗仪式,现在想对国旗说什么?

  出示:国旗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名自由说)

  升旗仪式结束了,同学们的心情激动吗?让我们一起把这首儿歌背一背,好吗?

  四、愉快识字

  1、认识新偏旁,在语言环境中学习,并指导学生书写。

  方框儿。与“国”字相结合,说明其表示“围起来”的意思,掌握先外后内再封口的笔顺规则,并说出“国”字的结构。

  学习示字旁。了解偏旁的变形,与”礼”字一同学。

  学习“绞丝旁”,注意“红”字的写法。

  示范写“歌”,注意左右大小的安排。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字型,可以讲故事,编顺口溜,猜谜语,组词等,每人选一至两个字在小组中交流,加深对字型的记忆,对字义的理解。

  3、巩固识字,通过猜字游戏加深记忆。

  五、扩展延伸。

  1、说说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到过升国旗。可以用几句话描绘,也可用笔画一画,给画起个名字,小组内交流。

  2、进一步收集国旗资料,可了解五星红旗的象征意义,也可以收集外国国旗图片。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经典】语文教案10-04

(经典)语文教案10-22

[精选]语文教案11-10

语文教案07-19

语文教案07-19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