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语文教案集合9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
教具准备:三用机、小黑板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
2、了解作者: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他是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治家。
3、检查字词预习: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贮满(zhù):储存、积存
澹澹(dàn):水波荡漾的样子
芊芊(qiānqiān):草木茂盛
磅礴(páng)(bó):气势盛大
黛色(dài):青黑色
匍匐(pú)(fú):爬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指导
2、感知课文
(1)文章第一段强调出夏天怎样的特点?从结构上看有何作用?
{紧张、热烈、急促总括全文对下文有提领作用}
(2)文章第二、三、四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的感受的?
(夏天的自然景色、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
(3)最后一段紧承上文的写景来抒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从结构上看有何作用?
(热爱、情有独钟收束全文、点明中心)
三、研读课文,探究学习:
1、探究写法:
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体三段展示了夏天怎样的`特点?
(1)第二段描写夏季自然景象,既有实写又有虚写,既诉诸视觉又诉诸听觉和嗅觉,运用比喻和拟人细腻描写,展示出夏天蓬勃的生命力。
(2)第三段先以春天和秋天作对比,衬出夏的金,并指出象征:“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这段描写显出夏天旺盛的生命力。
(3)第四段写夏天紧张的旋律,主要通过农民劳作的景象来展示:一写劳作辛苦,二写紧张忙碌,烘托出夏天紧张的旋律。
课文末段的抒情有何特点?
用春秋和夏对比,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2、品味语言,巩固前面所学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1)“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具有视觉效果,应合开篇第一句话,以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为具象了。
(2)“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
(3)“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
(4)“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5)“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写两种作物用了两个形象的动作,像描写人一样,很有趣味。
(6)“这时她们……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
四、课堂练习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请你发挥想像,写几笔“夏之色”、“冬之色”。
此题意在品味语言,又学以致用,训练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对这个学段的学生来说,或许仿句难了点,不必要求太高,只要句式大致相同就可以了。
这两个描写春和秋的句子,概括性强,又生动形象。它们句式相同,字数也差不多,语句错落有致,琅琅上口。
仿句可以丰富多样,如:
夏之色为火的红,如太阳,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命。
夏之色为浓的绿,如树叶,如劲草,展示着美丽的青春。
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
五、课堂小结
本文围绕三个方面来写夏天,突出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喜爱之情。
六、作业:
收集描写夏季的诗词
板书设计:夏感
梁衡
总括紧张、热烈、急促(提领)
夏之景蓬勃的生命力(修辞、感官)
写景夏之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对比)
夏之旋律劳作辛苦、紧张忙碌(烘托)
抒情大声赞美(对比、欲扬先抑)
七、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2
一、导入新课
1.讲《龟兔赛跑》的故事
师:在这么多听课老师的面前,和同学们一起合作学习,感到非常高兴。我想这正是展示同学们风采的大好时机,你们有信心吗?
生(齐声回答):有!
师:好!上课之前我们讲一个故事轻松一下,就讲大家都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故事吧。请同学们想一想,用自己的语言将故事组织一下,看看谁有幸成为我们今天第一个发言的人。
生:上台讲故事。(内容略)
2.学生谈从中受到的启示
师:听了这位同学的精彩的故事后,大家一定有很多感受吧。这个故事能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生:骄兵必败。
生:做事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
……
师:同学们谈得很有见地。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认识了一只坚持不懈的乌龟。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只乌龟,这只乌龟来自遥远的德国,它的名字叫……
生:犟龟!
二、读解课文
1.介绍文学常识
师:这只犟龟出自米切尔-恩德笔下,谁认识作者?介绍一下。
生:米切尔-恩德是德国当代儿童文学家。
师:请同学们默念三遍,把它记牢。
2.解题
师:我们来看看这个“犟”字,它是怎样构成的?
生:上面一个是“强”字,下面一个“牛”。
师:“强”这个字是多音字,请同学们各组一个词。
生:强壮、倔强。
师:很好。你能从这个字的结构去推测它的意思吗?
生:固执得像头牛。
师:那么,这只乌龟究竟是怎样倔强呢?作者是如何描述的。下面我们先请一个同学将文章的内容复述一下。
生:上台复述课文内容(略)
师:很好。三言两语就将“犟”说出来。
3.初读课文,体会“犟”的第一层含义。
师:下面我们通过分角色朗读,再一次感受这次乌龟的“犟”劲。我想请一个同学来组织这一环节,有谁愿意上台当“临时教师”的?
(一女生上台)
(老师带头鼓掌)
生:下面我们来分配一下这篇文章的角色。
(学生准备将角色写在黑板上)
师:你来分配吧,我来给你当助手。(教师板示各个角色)
学生分角色朗读(略)
师:谢谢“小王老师”。同学们都读得很好。下面老师让大家比较一下,“龟兔赛跑”中的“乌龟”与“犟龟”中的“乌龟”有哪些异同点?
生:相同点,它们都制定一个目标,并且坚持不懈。
生:不同点,“犟龟”中的“小乌龟”遇到了许多困难。
师:表现在哪里?
生:它在路上遇到许多动手的劝阻。
师:都有哪些?
生(齐答):壁虎,蜘蛛,蜗牛,乌鸦。
师:蜗牛也是吗?
生:不是。蜗牛是给它指路的。
4.边读边解,体会“犟”的第二层含义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乌龟先遇到谁的劝阻?
生:蜘蛛。
师:蜘蛛是怎样劝阻的?请同学们找出相应的段落,认真揣摩一下该怎样朗读?
一学生朗读。
师:谁来评评他读得怎样?
生:读得很有表情。
生:蜘蛛对犟龟是劝阻的语气,应该读出来。
生:蜘蛛前面哈哈大笑,应该读出笑的语气。
师:蜘蛛为什么哈哈大笑?
生(齐答):嘲笑乌龟。
生:语气应该有变化。患得患失前面是嘲笑,后来好象有点感动了,开始同情它了。
师:很好。你钻研得很仔细。那么蜘蛛的劝阻,小乌龟放弃了吗?它是怎样回答的?
生(齐读):很遗憾,我不能这样,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
师:小乌龟于是又继续向前走,又遇到了壁虎的劝阻……
(分析过程略)
师:通过大家共同的解读,我们发现,任何一种动物的劝阻,都没有使乌龟放弃自己的目标,看起来,这只乌龟果真是一只“犟龟”啊!
5.发挥想象,自主创造,体现“犟”。
师:我一直在想,小乌龟在路上遇到壁虎、蜘蛛、乌鸦的劝阻,也许它还会碰到其它的动物,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构想象力,好好想一想,乌龟还可能遇到哪些动物,这些动物会怎样劝阻它?它又会怎样回答?小组讨论合作完成。请最棒的上台展示表演。
(学生热烈讨论,几分钟后上台表演)
附:一组学生表演遇到狐狸的'故事。
狐:哈哈哈哈!
乌:你笑什么?
狐:小乌龟,看你匆匆忙忙的,是不是又要去参加什么比赛啊?
乌:不,我是要参加狮王的婚礼。
狐:你这个大傻瓜。婚礼有什么好看的,路那么远,而且还要送红包呢。
乌:可那是最隆重、最热闹的婚礼。如果我没去参加,会后悔一辈子的。
狐:要不,我带你去行骗吧。我刚刚还从乌鸦的嘴里骗了一块肉,可香着呢。
乌:很遗憾,我不能这样。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
……
6.简要点明“犟”的第三层含义
师:表演进行到这里,同学们都觉得意犹未尽。今天我们认识了一只犟龟,它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是一只只管向前,不听任何人劝的小乌龟。大家同意老师的看法吗?
(起初,学生齐声回答“同意”,老师又重复了一遍问题,学生们开始犹豫,思考,一部分学生明确回答“不同意”)
师:谁能说说不同意的理由?
生:因为它还听了蜗牛的话,蜗牛是给它指明方向的。
师:这也就是说,犟龟的“犟”,并不是固执己见,而是当自己犯了错误的时候,能……
生:虚心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三、课堂小结
师: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说说,我们今天认识了一只怎样的小乌龟?
生(参看板书回答):它是一只具有坚持不懈精神,又有勇气战胜困难,还能虚心接受别人正确的劝告的小乌龟。
师:概括得很好。今天的语文课就要结束了,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能发扬我们今天所领悟到的“犟”的精神,只要做到了这一点,就一定会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四、布置作业
师:小乌龟参加完婚礼后,回来时又碰到了那些劝阻过它的小动物。请同学们好好想一想,这时那些动物会说些什么?小乌龟又是怎样回答的?揣摩它们的语言、神态、心理等,写在练笔本上。下课!
评点:
唐老师的授课《犟龟》是一堂别开生面的观摩课,有以下几点优点:
1.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展示出自己的才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在这堂课中,围绕犟龟的“犟”的含义,在课堂中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有学生讲故事、分角色朗读、学生表演、学生当临时老师,自我探讨教材、自悟自演等,既引人入胜,妙趣横生,又锻炼了学生的多种素养。
2.尊重学生,培养学生兴趣。与学生平等交流,有利于学生的主体性的发展,如:在课堂中老师说“我来当你的助手”,“我的理解不一定全对”等课堂语言充分体现了唐老师引导学生对文本多元解读的习惯。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善于引导学生思维拓展。由课内引导到课外,注重知识延伸。“从文中犟龟与蜗、壁虎、蜘蛛以及乌鸦的对话,请同学们开动脑筋,续上一个情节”,还有如“犟龟回来的途中又遇到原来的动物将会怎样?”这样学生对文本会有更深的一层理解,激发学生探究能力。
4.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教案 篇3
【设计理念】本课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描写了生活中看不见、摸不着的风。一开课,就通过有关风的景色唤起学生生活感受;以风娃娃为情景激发学生读风、表演风、找风、画风,从而体会风的调皮、可爱。此设计注重了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为主,把无形的东西变得形象生动。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学习本课12个生字,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的书写8个生字,并能试着欣赏自己书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小诗。
3.在读风中体会风的调皮、可爱,在找风中唤起该生生活感受,在画风写风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风的顽皮可爱,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习惯。
【教学准备】能感知风的风景图片或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景、引出新课师: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大家高兴吗?(高兴)可是,我刚进教室时,它却一溜烟儿跑不见了。我们大家一起去找找它吧!出示课件(或几幅能展现风景色图片)师述:瞧,它正和旗杆上的红旗玩得起劲呢!(风吹旗子的图)看,它又把细细的雨丝吹得东歪歪、西斜斜。(风吹雨丝斜的图)听,呼呼呼,它和小女孩手中的风车玩起转圈圈的游戏。(风车转动图)这就是大家的新朋友,你知道它是谁吗?(板题:风)读题。你喜欢这个新朋友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感受风的顽皮、可爱,确立这篇课文的朗读的基调。)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既然大家都那么喜欢它,那我们就赶紧到课文中去看看,好好地读读课文,好好地和它交朋友。
2.小朋友读得可认真呢!老师想问问大家,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是用什么好办法来解决好?(拼读音节、问问同桌、请教老师、查等)
3.刚才,风娃娃悄悄告诉我,要和它交朋友,先得和这些生字娃娃交朋友,才行!大家有这个信心读好它们吗?(有)那就赶快读读它们把!(出示本课带拼音的生词)
4.同桌相互读,比比谁读得又正确声音又洪亮。
5.开火车指名读、齐读。
6.生字娃娃,要为难你们。瞧,它们的拼音帽子不见了,你们能看到它们的样子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大家先自己小声地试一试,读一读。(抢读、齐读)
7.风娃娃说小朋友读得太棒了,它要和大家做捉迷藏的游戏。大家愿意吗?指名上台读生字。(师先背着该生指定一个生字,告诉其他孩子,风娃娃就躲在这个字后,再让这个学生来读、来找。)大家用手势来表示它的对错。
8.引导学生用知道说话。
(1)问那才上台做游戏的同学,你从同学的手势中知道了什么?(引导该生用知道说话)
(2)看到老师高兴的样子,你知道了什么?(进一步引导说话)
(3)你还能用知道来说说话吗?
三、朗读课文、体会风的特点
1.现在,老师最想知道小朋友是不是自己能把课文读通顺了。齐读课文。
2.风娃娃已经躲在课文里了,可是它说要十分细心的小朋友才找得到它,你们有信心吗?听师读课文,小朋友拿笔勾出从哪些地方找出了风娃娃?然后,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3.同桌交流、指名说说。(重点抓住每一节的最后两行,引导该生先说后读)
(1)理解树叶颤动这一节。先让学生自己谈体会。师:假如我们的小手就是树叶,风来了,你会怎样做?(生手摆动,即引导理解这样就是颤动。)风走了,又怎样?孩子们,你有什么感受?(知道风来了树叶会动,风有趣)这风真有意思,那该怎样读好这节呢?练习朗读本节。先生自由读,再指读评价,齐读。
(2)理解树木点头这一节。你还从哪里找到风娃娃?生谈自己的体会。现在小朋友站起来,你们就是小树林,师边用手势做风的动作,边叙述:呼呼,风来了。小朋友身体摆动,问:你们现在该怎样做?又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理解风要大些了)如生答不出。师进一步引导:风娃娃跟刚才比起,有什么不一样?分男、女同学比赛读这一节,男同学读时女生表演,然后反之。
(3)理解河水起波这一节。你还在什么地方发现了风娃娃?生指名说、读,并让生像刚才一样,边做动作边说。师故作神秘状问:你和风娃娃在干什么?(引导理解:游戏就是指风来了,并为后面写诗打下语言基础)多可爱的风娃娃,让我们美美读读这节,留住它。(齐读,再分组读,评价。)(学习这三节的'顺序,以学生自由汇报的顺序为主)
4.孩子们,你们和风娃娃玩得开心吗?那让我们开开心心来读读全课吧!
5.还要和风娃娃玩一次吗?我们站起来,边做动作,边来背背全课!
四、拓展训练
咦!怎么风娃娃又藏起来了?它说这次你们要更细心的才能找到它了。不过,它告诉了几个找它的方法:(课件或小黑板)
●如果你喜欢写,就拿起手中的笔写出我藏在哪?睡也没有看见过风,不要说我和你了。但是___________的时候,我们知道风__________。
●如果你喜欢画,就拿起手中的画笔,画出我藏在哪?(画在书后2题中)
●如果你喜欢读,你就《风》这古诗。读完后,你一定会有更多收获。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五、记忆、书写生字1.今天这些生字宝宝也变顽皮了,说你们不赶快记住它们,它们也来藏起来了。读读要记住的8个生字,谁想到最巧的方法来记住它们?2.生记忆一个,就练习书写一个。书写时强调:正、用:中间一竖在竖中线上。走的笔顺是:一十土走。没、时、说注意左窄右宽。3.欣赏、并向别人展示自己写得最满意的字。
板书:风树叶
颤动林木
点头
来了河水
越波
语文教案 篇4
【内容简析】
本次语文百花园的五个栏目共安排了六项语文实践活动,内容有连接词语、给句子加标点、读背成语、阅读短文、口语交际、习作练习等。目的是培养学生养成准确使用词语的习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初步学会使用冒号和引号,运用本单元学习的读书方法阅读短文,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和作文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设计理念】
加强自主练习,凸显阅读训练重点,注意说与写的结合,着眼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教学目标】
1.正确搭配词语,培养准确用词的习惯。
2.初步学会使用冒号和引号。
3.通过读背、采集表示诚实守信的成语,进一步丰富语言积累,渗透诚实守信的思想教育。
4.通过阅读短文,强化默读思考、质疑问难的阅读能力训练。
5.通过指导学生说说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我”,并选择其中一个年龄段写下来,促进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
【重点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教具准备】
“能说会道”情境图,要求学生带来自己小时候和不久前拍的相片(没有近期照片,可带一面小镜子)。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和“语文百花园”见面了。希望大家在这次语文实践活动中,又有丰厚的收获。
二、学习“语海畅游”第一题——我会连
1.提出要求:“我会连”有两组词语,请大家先读一读,想一想,左边的词语应该和右边的哪个词语交朋友,然后动笔连一连。
2.出示两组词语,请两位同学连一连,其他同学在书上动笔做一做。
3.请两位同学分别把自己连起来的词语读一读。如有差错,及时纠正。
4.全班齐读。
三、学习“语海畅游”第二题——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1.教师介绍冒号和引号的一般用法。
(冒号在两个句子中的作用是停顿以提起下文,表明后面引号里的话是句前的人说的。这是冒号最常见的用法。引号在两个句子中的作用是标出句子中的.引用部分,标明引用的是说话人直接说的原话。这是引号的常见用法。)
2.出示两句话,指名读句子,并说说哪些是说话人的原话。
3.动笔加标点,提醒除冒号、引号外,还要加上其他标点。
4.讲评。
四、学习“积少成多”(读读背背)
1.出示成
教案《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百花园六》教案》,来自网!
语,指导把字音读准确。
2.借助词典,说说成语的大意。
3.同桌互背。
4.把成语抄在“采集本”里。
五、学习“阅读平台”《周处除三害》
1.《周处除三害》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同学们读一读就知道了。
2.自由读短文,遇到生字,可以查字典或向同学请教。
3.指名读短文,简要说说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出示文后思考题,让同学边读边想,并写出不懂的问题。
5.围绕文后思考题讨论交流。
6.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进行讨论。
7.读完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8.摘记自己喜欢的词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能说会道”
一、揭示话题,明确要求
1.出示“能说会道”情境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请同学们读课本的具体内容,看看这次“能说会道”有什么具体要求。
(①说的内容是“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我”,重点是自己的“样子”;②要仔细观察自己的照片,注意外貌、姿态和表情;③想象十年后的样子要合乎情理。)
二、观察照片,介绍交流
1.各自拿出小时候和不久前拍的照片,仔细观察,想想怎么介绍自己的样子,说话前可以把介绍的顺序和介绍时要用上哪个词语记在卡片上。
2.分小组互相介绍交流,教师了解交流情况。
3.指名介绍。
4.说后评价。(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①抓住外貌、姿态和表情的特点;②按一定的顺序说清楚。)
三、展开想象,说说“将来”
1.看照片或镜子中的自己,想象十年后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也可以想象那时你在做什么事。
2.指名介绍,并进行评价。
3.小组交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笔下生辉”
一、想一想,自己喜欢写哪一个年龄段
二、理清顺序
三、动笔练习
语文教案 篇5
复习要求:
1、准确认读识字4、5、6三课的生字,较熟练的掌握“虫、田、天、牛、沙、贝、风、浪、渔泉、乐、厅、林、阴、车、交”这些生字的音形义,能按笔顺正确、端正、整洁的书写。进一步掌握笔画“提、竖提、横撇弯勾”。
2、正确、流利、有韵味的诵读识字4、5、6三课的韵文,理解文中的词语,能结合韵文看图说几句话。
3、练习用“有……有……有……还有……”说一句话,读背练习中“读读背背”的`内容。
复习重点、难点:
重点是复习这一单元的生字。
字音难点:泉(介母是ü);风、林、阴、厅(前、后鼻音);辨别“虫”与“从”
同音字辨别:听与厅、月与乐、鱼与渔。
复习准备
生字卡、投影
复习时间
一课时
复习过程
一、导入
揭示本课复习内容。
二、复习韵文及插图
1、读识字4,看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
2、读识字5,看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
3、读识字6,看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
三、复习本单元生字
1、翻到生字表,自由认读并口头组词。
2、同座互读互纠。
3、教师检查:
字音
1)抽读词语:采集、昆虫、田野、螳螂、蚂蚁、蟋蟀、沙滩、贝壳、脚丫、海鸥、港湾、晚霞、雕塑、草坪、林阴道、大厦、轿车
2)选择正确的读音:
草坪(pín píng )雕塑(sù shù)昆虫(cóng chóng )
天牛(liú niú)音乐厅(tīn tīng)风浪(fēn fēng)
林音道(yīn yīng)
3)说说这三个音节的介母分别是什么
quan jiao shuai
4)看生字表,在这三课生字中找出整体认读音节抄下来(ye yu yue yin)
字形
1)写出下列笔画
tí( ) héngpiěwāngōu( ) shùtí( )
2)比一比再组词
虫( )全( )听( )鱼( )月( )车( )风( )
从( )泉( )厅( )渔( )乐( )东( )分( )
3)复习字的笔顺
翻到106页自读字的笔顺并用手指在手心上写。提问指名说这几个字的笔顺:牛、车、田
4)读一读再听写
天牛 水田 虫子 毛毛虫 水牛 风浪 沙子 渔火 大厅 火车 公交车 山泉 林阴
5)选字填空
( )民们在海里捕( )[鱼 渔]
大明湖里( )是( )水。[全 泉]
四、复习练习4
1、练习用“有……有……有……还有……”说一句话。
停车场里的车真多呀!有 ,有 ,有 ,有 ,还有 。
我喜欢吃的蔬菜有 ,有 ,有 ,还有 。
2、读背成语和古诗。
3、抄写109页上的音节词,要求写端正写匀称,不要漏加声调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现的闲适、散淡的心态与随遇而安、知足长乐的情怀。
2、欣赏本文典雅隽永而又活泼自然的语言。
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A层:了解课文大意
B层: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C层:理解课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4.诵读要求
A层: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B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C层:背诵课文第四段。
5.了解与体会作者幽默风趣的文风。
教学设想:
1、学习文质兼美的散文,不宜琐碎地串讲字词,以破坏其美感。可通过听说读等多种方式,利用实物投影、录音机、电脑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来促进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及深入学习。
2、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要求学生读通课文内容,并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认识画一幅画。
3、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复习提问:
1. 要求学生回答《黄鹂》、《黄山记》的作者、语言特点。
2. 背诵《陋室铭》,以便导入新课。
二、导入新课:
我国的名士文人常常喜欢借物来抒情言志,例如,他们借梅花来表现自己纯洁坚定的品格和高雅的志趣,借竹来写出自己坚守节操,借莲来表现自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行。刚才背诵的《陋室铭》是刘禹锡表明心迹之作。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一篇散文中的名篇,它同样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请大家翻开书P126页。
三、讲授新课:
(一)初步感知课文
1、问题设计:
⑴、从课题可看出作者写的对象是什么?(雅舍)
⑵、“雅舍”是什么?
2、全班朗读课文。
教师点评并过渡:若要读出其中的情味,还要靠我们深入学习,请大家看我们的学习任务。
4、出示教学目标
(二)整体把握课文,检查A层目标的达成情况
1、问题设计:
⑴、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主要写的是什么?(雅舍。)
⑵、什么是雅舍呢?(室名,实际上是简陋的房子。)
⑶、是谁给它起的名字?(梁实秋。)
⑷、他是何许人也?(我国著名作家、翻译家。)
⑸、古代文人总喜欢给自己的房子起一些优雅的名字,如“潇湘馆”“含芳阁”等,那作者为什么要给他自己的房子起名叫“雅舍”呢?难道他的房子真的很“雅”吗?请大家阅读课文,将与雅舍有关的内容用括号括起来。
2、让学生朗读描写雅舍的句子。
3、过渡语:刚才我们朗读了梁实秋先生描写他的雅舍的语句,我想,每个同学的头脑里都会浮现出了不同的画面,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给大家描绘一下你想象的.雅舍呢?描绘时可用上这样的句式
4、[板书:雅舍的很,你看。]
5、过渡语:雅舍是什么样的呢?我想经过这些同学的一番描绘,大家头脑里的画面更加清晰了。然而我觉得介绍雅舍单靠嘴巴来说不够形象也不够生动,要是能看到雅舍那该多好啊。幸好我们的同学已经在课前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自己的想象把雅舍画下来了,让我们来欣赏欣赏。
(三)深入品味课文,达到B层目标
1、出示几幅学生的绘画作品
2、分层要求:A层:观察并指出画面上的内容
B层:描绘画面内容并指出其绘画所依据的课文上的语句。
C层:指出画面中较有创意的地方,点评绘画者的想象是否合理
3、针对每一幅画,教师可提供思考的问题:
⑴、请仔细观察,画面上的东西哪些是课文里提到的,哪些是通过想象加上去的?
⑵、这画比较有创意的地方在哪里?
4、小结并过渡:如果你是梁实秋先生,你将以怎样的口吻来向别人介绍你的陋室呢?让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提高,达到C层目标
1、问题设计:
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陋室?(环境室中事)
⑵、从作者的描绘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他的房子是“雅”还是“不雅”?(不雅。)
⑶、作者认为雅舍之所以丫的原因是什么?
⑷、作者居于陋室却不嫌其陋,居于陋室却不失其雅致的生活并能充满感情地描绘陋室,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2、总结:作者闲适、散淡的心态与随遇而安、知足长乐的情怀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居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我们平时写作时也可以通过对自己的居室情景的描绘,形容其特征,表达出你的心志和情趣。
(五)、欣赏本文典雅隽永而又活泼自然的语言。
(六)、了解与体会作者幽默风趣的文风。
四、回顾所学,背诵课文第四段。
1、课文板书(略)
2、让各层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学习要点。
3、先齐背,后抽背。
五、布置作业:填入下面横线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
⑴前面有阡陌螺旋的稻田⑵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
⑶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葱翠的远山⑷再远望过去是葱翠的远山几抹
⑸是竹林,是水池,是粪坑⑹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
A、⑵⑶⑹B、⑴⑷⑸C、⑵⑶⑸D、⑴⑷⑹
六.附:《雅舍》梁实秋
到四川来,觉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最是经济。火烧过的砖,常常用来做柱子,孤零零的砌起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瘦骨磷磷,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捕了瓦,四面编了竹蓖墙,墙上敷了泥灰,远远的看过去,没有人能说不像是座房子。我现在住的“雅舍”正是这样一座典型的房子。不消说,这房子有砖柱,有竹蓖墙,一切特点都应有尽有;讲到住房,我的经验不算少,什么“让支下摘”,“前廊后厦”,“一楼一底”,“三上三下”,“亭子间“,“茆草棚”,“琼楼王字”和“摩天大厦”,各式各样,我都尝试过。我不论住在哪里,只要住得稍久,对那房子便发生感情,非不得已我还舍不得搬。这“雅舍”,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虽然我已渐渐感觉它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纵然不能蔽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
“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马路约有七八十层的土阶。前面是吁陌螺旋的稻田。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葱翠的远山,旁边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后面是荒僻的棒莽未除的土山坡。若说地点荒凉,则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客来则先爬几十级的土阶,进得屋来仍须上坡,因为屋内地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客来无不惊叹,我则久而安之,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饭后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觉有大不便处。
“雅舍”共有六间,我居其二。蓖墙不固,门窗不严,故我与邻人彼此均可互通声息。邻人轰饮作乐,晰晤诗章,喝喝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入夜则鼠子瞰灯,才一合眼,鼠于便自由行动,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或吸灯油而推翻烛台,或攀援而上帐顶,或在门框桌脚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但是对于鼠子,我很惭愧的承认,我“没有法子”。“没有法子”一语是被外国人常常引用着的,以为这话最足代表中国人的懒惰隐忍的态度。其实我的对付鼠子并不懒惰。窗上糊纸,纸一戳就破;门户关紧,而相鼠有牙,一阵咬便是一个洞洞。试问还有什么法子?洋鬼子住到“雅舍”里,不也是“没有法子”?比鼠子更骚扰的是蚊子。“雅舍”的蚊风之盛,是我前所未见的。“聚蚊成雷”真有其事!每当黄昏时候,满屋里磕头碰脑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胳都象是硬的。在别处蚊子早已肃清的时候,在“雅舍”则格外猖撅,来客偶不留心,则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蜀黍,但是我仍安之。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明年夏天——谁知道我还是否住在“雅舍”!
“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近窗来,助我凄凉。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惊不安了,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砉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此种经验,已数见不鲜。
“雅舍”之陈设,只当得简朴二字,但洒扫拂拭,不使有纤尘。我非显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医,故无博士文凭张挂壁间,我不业理发,故丝织西湖十景以及电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张我四壁。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但是陈设虽简,我却喜欢翻新布置,西人常常讥笑妇人喜欢变更桌椅位置,以为这是妇人天性喜变之一征。诬否且不论,我是喜欢改变的。中国旧式家庭,陈设千篇一律,正厅上是一条案,前面一张八仙桌,一边一把靠椅,两旁是两把靠椅夹一只茶几。我以为陈设宜求疏落参差之致,最忌排偶。“雅舍”所有,毫无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从俗。人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笠翁《闲情偶寄》之所论,正合我意。
“雅舍”非我所有,我仅是房客之一。但思“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人生本来如寄,我住“雅舍”一日,“雅舍”即一日为我所有。即使此一日亦不能算是我有,至少此一日“雅舍”所能给予之苦辣酸甜,我实躬受亲尝。刘克庄词:“客里似家家似寄。”我此时此刻卜居“雅舍”,“雅舍”即似我家。其实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
长日无俚,写作自遣,随想随写,不拘篇章,冠以“雅舍小品”四字,以示写作所在,且志因缘。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情感、知识、技能)
1.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晴天的夜晚天空中有些什么;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欣赏美的情趣。
2.认真看图,看懂图意,并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本课六个生字,四个词:月儿、船儿、看见、蓝天,认识并会写小字头。
4.能正确回答课后思考题,正确书写生字笔画、笔顺。
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六个生字,认识一个部首。
难点
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的意思。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一)启发谈话:
板书“船”字,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字?你们见过船吗?有哪些船?
(二)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10.小小的船”。
问:这个课题里讲的是什么船?“小船”和“小小的船”意思一样吗?为什么?
2.“小小的船”是一首儿歌,讲一只很小的船的事。翻开课本,读读课文,看这只小小的船是什么样的。自己读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可以读读拼音。
二、教授新课: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借助汉语拼音音节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回答:全文共有几句话?
分句朗读,检查字音。
(二)细读课文,理解词句:
1.这首儿歌里说的是怎样的一只船?读儿歌第一句,回答问题。
2.用铅丝演示:“弯”(稍弯),“弯弯”是弯得很,形如弯月。
3.教师:儿歌里讲的船不是一般的船,是把弯弯的月儿当作一只小船。(出示图片或幻灯片,上画一轮弯月。)就是这样的月儿,弯弯的,像只小小的船。(板画一只小船)一个小朋友坐在月亮上,(在弯月上加上小孩图片)把月亮当作小船。
4.问:这只船的两头怎么样?儿歌里怎么说的?课中操:唱歌《小小的船》,并加动作。有感情地朗读儿歌,并加动作。
三、总结
巩固复习学过的生字,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小朋友你们喜欢星星吗?老师这儿有,想要吗?如果你能把星星背后的字领着大家一起读,那这颗星星就是你的了!
二、学习课文内容
(一)、感知课文
1、老师带大家去一个地方好吗?请小朋友闭起你的眼睛,我们出发了……我们跨过小溪,爬过高山……(课件出示晴朗的夜空图,星星在闪烁,同时放伴奏音乐《闪闪的小星星》)
2、睁开眼睛看看,我们来到了哪里?在这里你看见了什么?
3、对了,就像这样一亮一灭,我们就说“闪闪的”,闪闪的什么?怎么样的星星?你还知道哪些东西也是闪闪的?
(二)学习课文第一句话
1、夜空是多美啊!好象缺了什么?(点击圆月或弯月)
2、课文中的月亮是怎么样的?请小朋友打开书本,边读边想。
3、课文中的月亮
教案《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小小的船》教案一》,
是怎么样的呢?
4、教学生字“两、头”
(1)“两、尖”就是我们要学的生字。你自己能学会吗?分小组学习
(2)你是怎么样来学习这两个生字的?(字音、字形、组词、造句)
(3)反馈、交流
(4)弯弯的月儿两头……,就请你在在月儿两头尖的地方各写一个“尖”字。(课件两头各出现一个尖字。)
5、这弯弯的月儿像什么呢?对了,像小船。(出示船与月儿比较图)像在哪里?
6、领读句子。这里的“小小的`船”就是指什么?小小的船儿两头尖,就是指什么两头尖?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读句子。自己读、齐读、个别读(课件出示句子)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7、老师读一遍你认为好听吗?好听在哪里?(课件出示有隔音符号的句子)集体读、个别读、小组读
(三)、学习课文第二句话
1、夜空这么美丽,你想不想上去看看?请大家再次闭起眼睛,我们就从小河边出发,一起飞向蓝天,飞吧,飞吧,坐到月亮上去……(放音乐《小小的船》的伴奏)
2、你坐在月亮上舒服吗?(课件出示小女孩坐在月亮上)那就让我们坐在月亮船里愉快地唱着歌,在夜空中遨游吧!(课件《小小的船》歌曲)
3、你坐在月亮上,看见了什么?对你的同桌说说
说话训练:我坐在月亮上,看见。(课件出示句式)
4、小朋友看见的真多,书上的小朋友,却只看见了闪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
什么是“只看见”?——其他都没有看见
5、学习“只”
A、读音zhi告诉是一个翘舌音
B、你怎样来学习这个字的?
C、看着老师书空,自己学着进行书空。
4、那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子。(课件出示句子)自己读、齐读、个别读。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5、你认为该怎么读,最好听呢?(课件出示有隔音符号的句子)集体读、个别读、小组读。
(四)、总结谈话
朗读全问,做练习
第三课时
(四)、指导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夜空多美啊!我们在夜空中遨游,看见蓝蓝的天上闪闪的星星对着我们眨眼睛呢!你喜欢它们吗?把天空的美,和你喜欢的语气读出来读出来,好吗?
1、自由找朋友,读给他听。
2、集体读,指名读,表演读
小朋友读得真好,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让你们听一首歌,如果你们会唱就跟着一起唱好吗?放《小小的船》的音乐,学生跟唱,实际为背诵。
三、巩固复习
1、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前面学过的生字。(开火车)
2、练习:(课件先出示填空题,再出现答案)
弯弯的()小小的()
闪闪的()蓝蓝的()
3、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吗?
语文教案 篇8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
2、板书:大海睡了。齐读。
3、学习“海”、“睡”两个生字。
二、初读指导
1、听课文录音。
你觉得大海怎样?
2、试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上方的生字。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2)指名朗读,指导学生读准鼻音、边音、轻声等。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略)
(4)齐读生字词。
4、各自轻声读课文。
5、指名分句读课文,相机正音。
想想每一句写了什么,交流。
三、指导书写
1、自学第二题,练习书空。
2、指导。
分析字的结构,再口头组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
2、点名朗读课文。
二、精读训练
1、出示: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
(1)点名读。
(2)这句告诉我们大海什么时候睡觉?从哪儿看出大海睡觉了?那白天的大海是怎样的呢?
(3)指导朗读,注意停顿。自由练读,指名读。
2、出示: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
(1)点名读。
(2)大海睡得多香啊!这一个长句里你最喜欢哪两句?为什么喜欢?用你的朗读,让人们体会大海的可爱。点名读。指导朗读。再自由练读,点名读。
三、指导背诵
1、看图试背。
2、指名背。
3、配音乐齐背。
语文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1.认识“陷、碌、攥”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体会母爱的深沉。
[学习重点]
通过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重点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VCD《烛光里的妈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学完了《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后,我们深受感动。一位父亲经过38小时挖掘终于救出了遇险的儿子。这件事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父爱所迸发出来的力量是巨大的。这种爱是伟大、无私的。那么,母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慈母情深》,将让我们深深地感受一番母爱。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要求,学生自学。
(1)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生字要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同桌相互读课文,相互正音。
3.汇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陷、碌、攥”,学生认读。
(2)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体会感情
(一)感悟慈母对孩子深沉的爱。
1.根据“提示”要求,自学课文。
画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是一位_________的母亲,有理由即可。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只作适当点拨。
如,这是一位瘦弱的母亲。从“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可以体会出来。
这是一位贫苦的母亲。从“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可以看出来。
这是一位辛劳的母亲。从“有事快说,别耽误干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了背……”可以看出来。
这是一位善良、关爱孩子的母亲。从母亲的同事认为“我”是要钱买闲书,劝阻她给“我”钱时,母亲却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这位母亲家境这么贫寒,挣钱又这么艰辛,却慷慨地给“我”钱买书,形成鲜明的对比,其中包含着深沉的母爱。
再如,这是一位勤劳的母亲,这是一位慈祥的母亲,这是一位无私的母亲,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小结:通过对文中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等句段的读悟,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这位母亲的慈祥与善良,这位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
(二)体会“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
读完课文,谁都会被慈母情深深打动,更何况是文中的“我”。请找出“我”深受感动的`语句,如,“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那一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引导学生用学过的阅读方法──联系上下文,反复读读,边读边想,体会“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
四、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1.选取自己感受深的语句读,读出对伟大母爱的赞颂以及对母亲的热爱和感激。
2.指名有感情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联系生活实际,讲述自己亲身经历母爱的故事。
2.自由朗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纸船──寄母亲》,感受冰心奶奶热爱母亲,怀念母亲的思想感情。
3.写几句话或编一首诗,抒发你对母亲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六、精要总结,歌曲结束
1.教师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母爱是慈祥的,母爱是深沉的,母爱也是伟大、无私的。这种爱,作为子女永远也报答不了,正如唐代诗人孟郊所写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课件播放《烛光里的妈妈》,学生跟着轻轻哼唱。
七、作业超市,注重积累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搜集颂扬母爱的名句或诗歌。
3.课外阅读颂扬母爱或感激母爱的文章,如《母亲的“存折”》、《那一刻,我理解了母爱》、《妈妈的心,是瓷器》等等(可以上网查找)。
板书设计:
18*慈母情深
瘦弱的脊背
疲惫的眼神 塞在 大声说
龟裂的手指
贫寒.辛苦 毅然让我买书
感激爱.表达爱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1-23
语文上册教案01-25
语文《识字》教案01-20
语文《口技》教案10-27
(经典)语文教案10-22
【经典】语文教案10-04
语文试讲教案03-19
语文《狼》教案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