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04 09:58:33 教案 我要投稿

(通用)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通用)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文字,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教学设计好

  教学准备:

  投影胶片

  拟订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导入:

  1、板书课本两个字

  2、同学们谁能说说课本的作用?(指名说)课本的用处真多,这节课我们就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板书课题)

  3、质疑: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按照预习六字去做。

  2、通过读课文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内容?

  三、检查自学:

  1、检查生字新词

  ⑴指名默写生字新词。

  ⑵说说你的记忆方法。

  2、轻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说说方法如何?

  (1)查词典重点理解温馨

  (2)看图理解明媚

  (3)师帮助理解:胸襟饱览

  四、读通课文、理解大意理清课文脉络:

  1、指名分段,随机纠错

  2、默读课文想想每节的意思

  3、找出诗中呼应的部分,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节)可爱的孩子们要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第二段(2节5节)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大自然会给我们丰富的馈赠

  第三段(6节)呼应开头,总结全诗,进一步号召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soft/

  4、学生练读全文(要求达到五不)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看清字形,读帖。

  2、描红(注意运笔)

  3、重点指导

语文教案 篇2

  【内容梳理】

  事件 母亲的形象 我的认识 主 题

  (朦胧——清晰) (浅显——深入)

  元宵夜“巡阅” —— 笑:美丽、慈爱 —— 初识母爱

  读小说热泪涌流 —— 哭:善良、多情 —— 富有才能和同情心

  “我”背书挨打 —— 哭:痛苦、无助 —— 感念、理解

  夏夜劳碌的身影 —— 忙:劳苦、能干 —— 歉疚、感恩

  可爱的性格

  努力的精神

  能干的才具

  (痛惜和谴责)

  【精点研究】

  说说母亲的哭

  课文两次写到母亲的哭,即第二件事母亲读小说和第三件事母亲听我背书。两次哭的原因、情状、给我的感受、要体现的母亲的精神品质都不相同。

  母亲在前件事中哭,是被小说中孤女患难、义妇含冤的凄惨情形所打动;在后件事中是因为我背书不出挨打心疼而哭。哭时的情状不同,前件事中是“热烈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的“挥泪痛哭”,哭得尽情尽兴;看到我背书不出而挨打,耳中听着竹板打在我手上的声音,是心痛至极而又无助的哭,但因在父亲面前,又不敢放声尽情而哭,所以是“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这样的哭是“饮泣吞声”的哭。母亲的哭给“我“的感受不同,前面”我“看到母亲读小说哭的样子,因年幼不懂,所以“立在旁边瞧着,莫名其妙”;后面“母亲陪着我一同哭”,则使我感念着母亲的慈爱。体现的母亲的精神品质不同,前面表现的是母亲有才能,情感丰富;后面则重在体现母亲的矛盾心理和慈爱的品质。

  全文写了四件事,两件是写母亲的哭,细致而深入地刻画出旧社会女子悲情的内心世界,体现了旧社会女子凄苦的人生。以“哭”字上钩下联,上钩出一“笑”,下联出一“忙”。一“笑”是母亲“微笑着把我抱起来”去客厅“巡阅”。那时,生了“我”的母亲十七八岁,与祖父一起生活,大家族境况也好,母亲是“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这是她生命之花灿然的一刻,而这样的欢愉对母亲二十九岁的生命是多么的短暂啊!一“忙”是写母亲做女红,万籁俱寂的夏夜里,“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的做着布鞋”,儿女成群的她也还年轻,整日整夜地为家庭的生计忙碌,不但人生的欢愉早已离她远去,连寄托她悲情的旧小说也无暇再读,窘困的生活苦得她失去了笑,也没有了哭的情怀,只留下了盼儿子读书能出人头地的一丝希望。

  纵观母亲的一生,悲苦多欢愉少,短促而艰辛,以至使年少的“我”早早懂事,心中溢满了对母亲的感念和歉疚的苦涩。正是一个“哭”字,写出了母亲一生的悲情,表现了对旧社会的谴责和憎恶,读来感人至深。

  【问题探究】

  “我”对刻画母亲的'形象起什么作用?

  以“我”的视角去叙述。文中用“看”、“瞧”、“望”作提示,是记叙和描写。如“……模糊中看见由垂着的帐门射进来的微微的灯光。在这微微的灯光里瞥见一个青年妇人拉开帐门,微笑着把我抱起来。”、“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些叙述由零散到完整、由粗略到细致,使内容更加具体和充实,母亲的形象更加丰满和清晰。

  以“我“的心理去感受。文中一般用“想”作提示语,有记叙,更多的是议论和抒情。如“我心里暗自想念着,为着我要穿鞋,累母亲深夜工作不休,心上感到说不出的歉疚,又感到坐着陪陪母亲,似乎可以减轻些心里的不安成分。”是议论;“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是抒情。课文通过“我”对母爱由朦胧到清晰、由浅显到深入的认识,来阐释母爱的内涵,突出中心。

  以“我”的认识去思考评价。文中一般用“觉”作提示语。如“我觉得她的可爱的性格,她的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都埋没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族里,都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否则她一定可以成为社会上一个更有贡献的分子。我也觉得,像我的母亲这样被埋没葬送掉的女子不知有多少!”以议论兼抒情的形式,赞颂母亲可爱的性格和能干的才具,抒发无限的痛惜之情,表现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使主题得以升华和拓展。

  课文正是以“我”的观察、感受和现在的追想,才刻画出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母亲形象。

  【创意点拨】

  教师教法点拨:

  指导学生抽取出直接叙写母亲经历的内容,组成一篇短文。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浙江海宁查氏”,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

  大约在我两三岁的时候,一个青年妇人拉开帐门,微笑着把我抱起来,负在她的背上,跑到一个灯光灿烂人影憧憧往来的大客厅里,走来走去“巡阅”着。

  母亲喜欢看小说,她常常把所看的内容讲给妹仔听,讲得娓娓动听。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

  我背不出书挨打时,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却时时勉强说着“打得好”!我背完后,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母亲自己做我们三个人的衣服鞋袜,还时常收到一些外面的女红来做,所以很忙。深夜,母亲独自一人在灯下做鞋底,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

  母亲死的时候才廿九岁,留下了三男三女。

  指导学生明确,短文直接叙述人物事件的方法是白描,是记叙文记人叙事的基础,但仅有这些叙述,文章内容将不够具体,人物形象也单薄,中心不突出。

  教师设计主问题:“我”对刻画母亲的形象起什么作用?(见【问题探究】)

  【课外延伸】

  阅读老舍的《我的母亲》,回答下列问题。

  我的母亲(有删节)

  老舍

  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

  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她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她会给婴儿洗三──穷朋友们可以因此少花一笔“请姥姥”钱──她会刮痧,她会给孩子们剃头,她会给少妇们绞脸……凡是她能作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她宁吃亏,不逗气。

  可是,母亲并不软弱。庚子闹“拳”的那一年,北平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街市整条的烧起,火团落在我们院中;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1、老舍用白描手法直接地、概括地写母亲的事,是从那几方面来写的?

  2、两位母亲各有着怎样的精神品格?分别给各自的儿子以怎样的影响?

  3、怎样理解文中“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这句话?你的母亲是否也给了你“生命的教育”?简要说说。

  【资料补阙】

  1、抗日斗士邹韬奋(1895.11.5—1944.7.24),原名恩润,乳名荫书,祖籍江西余江,出生在福建永安。他一生创办了六刊一报,三次流亡,

语文教案 篇3

  一、第六段

  1.朗读。

  2.重点字词句讲解。

  遂许先帝以驱驰:用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此,那

  3.研读,讨论。

  ⑴表明自己身份的词语(句子)? (“布衣”)

  ⑵当时自己的志趣是什么?

  ⑶诸葛亮“感激”的原因是什么?

  ⑷哪句话高度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4.小结:自叙本志及先帝“三顾茅庐”之恩。

  二、第七段

  1.朗读。

  2.重点字词句讲解。

  3.研读,讨论。

  ⑴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是什么?

  ⑵哪些句子表明北伐的时机已经成熟?

  ⑶“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小结:本段再叙接受先帝“托付”,“夙夜忧叹”,惨淡经营的苦心。首先追叙白帝城托孤一事,用“临崩寄臣以大事”提挈全段。接着叙述“受命以来”的心情和行动。然后着一“今”字,从追叙往事转入出师的正题。末了用“报先帝,忠陛下”收结这一层意思,表达了鞠躬尽瘁之情。末句为补笔,再说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强调了郭攸之等人的职责,又一次启发后主重视亲贤纳谏。

  三、第八、九段

  1.朗读。

  2.重点字词句讲解。

  3.研读,讨论。

  ⑴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还于旧都。”

  ⑵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⑶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 “开张圣听”

  ⑷第九段表达了诸葛亮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明临行之前百感交集,无限依恋之情。

  4.小结:第八段明确指出出征者、留守者的职责,并突出了对后主本人的劝谏。篇末的“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固然集中地体现了诸葛亮最刘氏父子的无限忠诚,但这“涕零”中也隐含着他对国内政局的担忧,对刘禅能否采纳建议,修明内政的担忧,透露出他复杂矛盾的'心情。

  四、全文总结归纳

  1.理清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5)分析当前形势,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提出三项建议。

  第二部分(6—7)关于出师这一决策的说明。

  第三部分(8—9)归纳全篇主旨。

  2.提问:诸葛亮向刘禅所提建议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明确:广开言路是前提,执法公平是关键,而亲贤远佞是核心。

  3.中心意思。

  本文以十分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先主感恩图报的一片深情。

  4.写作特点。

  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和抒情。

  5.介绍后世有关《出师表》的著名诗句。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文天祥 《正气歌》

  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陆游 《感状》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⑴诚宜开张圣听 ⑵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⑶先帝不以臣卑鄙 ⑷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3.查阅有 关诸葛亮的资料,结合自己学习《空城计》《出师表》的体会,围绕“诸葛亮”这个话题,写一篇小论文或小随笔。

  板书设计:

  出师表

  诸葛亮

  出 广开言路 语重心长 千

  师 严明赏罚 兴复汉室 情真意切 载

  一 亲贤远佞 还于旧都 质朴无华 谁

  表 报先帝 忠陛下 堪

  真 伯

  名 仲

  世 间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能读懂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2、清楚文章的写作思路。

  3、向别人介绍太阳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清楚文章的写作思路,能向别人介绍太阳城。

  教学过程:

  一、听记:

  (句子)太阳城,沐浴在太阳光下的城市,没有噪音,没有废气,这是多么美好哇!

  师读一遍,学生听记,再修改

  二、谈话导入:

  1、齐读听记的一句话。

  2、读了这句话,你想知道什么?

  (这句表达了人们对对太阳城的向往之情,与现实的环境进行的对比,更让人觉得太阳城是多么的美好)

  3、(板书,课题)

  三、自学课文:

  同学们,你想象中的太阳城会是什么样的?让我们畅游太阳城。

  1、读通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画出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四、交流自学情况:

  1、以小组为单位,读通课文,师随机指导

  2、说说你了解的.太阳城是什么样的?文章从哪几方面介绍了未来的太阳城?

  (1)太阳能转换器

  (2)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3)一切地方都用上太阳能

  (4)不再有废气

  (5)对未来的展望

  五、小组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文内容,介绍太阳城。

  六、小练笔

  学生想象作文:明天的太阳城

  要求:1、大胆想象

  2、按一定的条理写一写

  板书设计17、明天的太阳城

  能源:如燃料、水力、风力等

  储存

  释放

  七、布置作业:构想了未来的生活情景,写一篇习作。

  教学后记:

  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那种需要所谓的“精雕细琢”的课也应该借鉴这类课的教法。我常常为自己总是把握不好教学时间而苦恼,上讲读课时常常嫌时间不够,有时甚至会因此耽误学生休息和活动的时间。我知道这是完全违背教学常规的,违背学生意愿的,但是我有什么办法呢?教参上提出的那些知识点还没讲到或讲透,我怎么能在这里“刹车”呢?但是,这节课带给我的成就感,给了我改变自己的勇气。我何必为没有讲透而苦恼?学生的能力完全可以解决我们要求他们理解的东西,有些东西虽然他们不能像我们那么去理解,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又何必难为他们呢?也许我们在讲读课上要求他们掌握的东西太多、太杂,或者说是我们教师自己没有对教材参透,强加了许多不必要的知识点在里面,这样要教,那样要讲,那时间自然不够了。这节独立阅读课就做得很好,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由学生自己去解决,老师在某些方面再补充一些问题,给予学生15~20分钟的自学时间,结果证明,课堂的教学时间完全足够,甚至还留出了让学生“遐想”的时间。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策略

  1.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要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加强课内课外有效资源的整合”、“充分给学生活动、实践的空间”,通过课前让学生调查垃圾是从哪里来的,搜集垃圾处理的办法,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搜集资料的能力,促使他们在课前占有一定的资料,为课堂上的交流打下良好铺垫。

  2.加强课堂上的交际与互动。围绕这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交际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突出口语交际课的交际性、互动性、情感性和开放性。

  教学目标

  1.广泛调查了解垃圾是哪里来的,并且把调查结果与同学们交流,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2.交流怎样处理垃圾,养成结合生活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

  3.想像“未来垃圾处理器”的样子和作用,培养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

  4.培养环保意识,明白每个人身上都肩负着保护生态环境与环境卫生的责任,养成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的习惯。

  教学重点

  交流垃圾是从哪里来的和如何处理垃圾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想象“未来垃圾处理器”的样子和作用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1.生活小调查:我们身边有哪些垃圾?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又到哪里去了?(引导学生可从学校、家庭、居住的小区、街道,附近的河流等不同的方面展开调查。)

  2.布置搜集资料:垃圾的处理方法。(可从图书、互联上搜集,也可咨询父母、同学等人。)

  二、观看图片,导入

  出示一组图片:堆满垃圾的小区、满是漂浮物的河流、到处都是瓜皮纸屑的草地……让学生说出看后的内心感受。导出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我们身边的垃圾。

  三、垃圾的来源

  课前,老师让同学们调查我们周围的垃圾来自何处,又到哪里去了,现在咱们就来进行一次调查结果汇报会。

  1.小组内展开汇报:

  每人在小组里与小伙伴交流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

  2.根据下列句式在全体同学面前展开汇报:

  我发现,垃圾从_________来到____________,使那里变得__________,真____________。

  我发现,的垃圾真多,有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都是从来的,使这里变得。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别人发言时其他学生认真倾听。

  (预设答案:垃圾从人们的手中来到整洁的街道,使那里变得非常脏乱,真难看;垃圾从工厂来到小河里,使那里变得又脏又臭,真让人难受。我发现,这座楼下角落里的垃圾真多,有香蕉皮、废纸、烂菜叶,使这里变得真脏……)

  3.同学们认真进行了调查,发现了许多垃圾是从哪里来的。那么,你都是采用什么办法发现的呢?

  (用眼睛观察,用嘴巴询问家长和附近居民,用鼻子闻垃圾的味道、用手扒开垃圾察看,看电视、查图书……)

  师:看来,搞好小调查,方法有很多,看看、问问、闻闻、查查,能够帮助我们找到很多有用的资料。

  三、垃圾的处理

  师:生活中的垃圾,既污染了环境,又影响了生活,我们应当想尽办法处理好这些垃圾,保持环境的整洁。那么,你都知道哪些方法可以减少垃圾的产生,又有哪些科学处理垃圾的方法?可以是自己想到的,也可以是在书本上、络上查到的。

  1.自主思考,自己先动脑筋想一想,过一会儿在小组内展开交流。

  2.小组交流讨论,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要求说清楚,听明白,有疑问和想法互相交流,最后,组内评一评看谁知道的方法多、办法好。

  3.全班一起交流,发言的同学要声音清晰,态度大方,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等别人介绍完可以针对别人的发言进行和质疑,,展开交流。

  (预设答案:1.从自身做起,不随手乱扔垃圾,一定把垃圾扔在规定的地方。2.节约纸张,纸张要用双面;3.将废旧物品进行改进,制成生活小用品:笔筒、文具盒、小摆设;4.进行垃圾分类,分清可回收物品和不可回收物品;5.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尽量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四、想象“未来垃圾处理器”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时代在前进,科学也在飞速发展,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许会有更多更神奇的办法处理身边的垃圾,现在就

  请聪明的你展开想象,看能想到哪些神奇的办法,拿起手中的画笔,画出来。

  向大家展示并介绍自己的'图画。

  评选出“未来最佳垃圾处理器”。

  五、教师,引领行动

  (展示一幕幕我市环境优美、卫生整洁的图片,介绍我市争创国家级卫生城的历程。)深情地告诉学生:小朋友们,我们濮阳市是国家级卫生城市、旅游城市,这些荣誉是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获得的。作为一名濮阳市的少年儿童,我们更有责任,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一名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卫生的孩子,让我们的家乡濮阳市天更蓝,花更红,水更绿!

  课堂片断实录

  实录一

  师:同学们,生活中的垃圾,既污染了环境,又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应当尽量想办法减少垃圾的产生,合理处理垃圾,保持环境整洁。那么,你都有知道哪些好的办法呢?

  (自主思考,小组内交流,然后在全班范围内交流。)

  生:我的办法是尽量不用一次筷子,一次性餐盒和一些塑料方便袋,因为每天这些垃圾大量产生会严重污染我们的环境。

  师:这位同学提的建议非常好,说的时候态度落落大方,声音洪亮,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哪位同学想对这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或提出疑问,请举手?

  生:我们都知道共用碗筷非常不卫生,如果我们在外面吃饭不用一次性碗筷很容易得很多传染病。请问,如果不用一次性碗筷,我们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我们可以要求饭店对所有的碗筷都及时消毒。

  生:我们也可以自带餐具。

  师:刚才这位同学能够及时提己不懂的问题,其他几位同学在提问和回答的时候,都是互相看着对方,不仅用语言,还用表情和动作进行交流,这些都做得非常好,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实录二

  师:同学们刚才都想到了很多我们现在可以采用的减少垃圾和处理垃圾的办法。时代在前进,科学也在飞速发展,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许会有更多更神奇的办法处理身边的垃圾,现在就请聪明的你展开充分的想象,想出一些神奇的办法,发明一些新型垃圾处理器,现在就请你拿起手中的画笔,把它样子画出来。

  (交流展示自己的图画。)

  生:我画的是一部垃圾压缩机,垃圾被放到这里面以后经过干燥和压缩,会变成很小很小的一块,体积还不到原来的1000分之一,正好可以用来建造楼房。

  生:我画的是一个能处理垃圾的机器人,这些机器人能自动工作,将垃圾进行分类,将一些能分解的垃圾吃下去,变成有的东西,让人们进行再利用。

  生:我画的是一台宇宙飞船,将地球上无法处理的垃圾装到这艘飞船上后,飞到距离太阳很近的地方抛下,用不了多长时间,在太阳的高温作用下就会变得无影无踪。

  生:我画的是一座现代化大型垃圾处理场,这座垃圾处理场有很多个工作车间,垃圾通过管道输送到各个车间,经过机器的工作,被制作成了各种各样有用的东西:衣服、拖鞋、轮胎、砖……这些机器一天到晚的不停工作,每天处理很多很多垃圾,功劳可大啦!

  师:这些同学的想法真是奇妙,谁想对他们的发言发表或提出问题?

  (学生纷纷举手,对这些同学的发言发表见解,教师适机指导学生注意交际过程中的对答和态势语。)

  教学反思

  《我们身边的垃圾》这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一堂口语交际课。教学本课,我主要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交际情境。语文新课程标准非常强调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对于口语交际课尤其这样指出:“要上好口语交际课,首先要选好话题,话题要贴近孩子们的生活,使他们有话可说,有话要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课前我让孩子们广泛调查,积极搜集资料,为课上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课堂上教师始终在调动学生交际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交流垃圾的来源、垃圾处理的办法、畅想未来神奇的垃圾处理器。其次,口语交际课上,“交际”是灵魂。因此,我注意在很多环节的设置上都体现出交际和互动,其中既有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有生生之间的互动。如在安排同桌交流、小组交流、班级汇报的环节时,都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及时提己的看法和疑问,在一对一答的动态交流中,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实践和提高。此外,我还注重激活学生思维,鼓励他们大胆创新,设计了构思“未来垃圾处理器”的环节,引导孩子们描述想象中事物,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很好的激发了学生交际的欲望和热情。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长征教案02-10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1-23

语文备课教案01-25

语文上册教案01-25

语文《识字》教案01-20

语文《跳水》教案12-10

语文《检阅》教案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