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01 08:07:33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5篇【精选】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5篇【精选】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珍视第一次经验。

  2、学习以小见大和详略得当的写法。

  3、了解选材的典型性。

  教学重点

  认识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

  为什么“第一次的经历不一定都愉快,但使人回味无穷”?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和我们共赴学习之旅,大家高兴吗?这是老师本学期第一次上公开课,也是大家升入初中第一次和我合作上语文公开课。这第一次难免有些紧张,但老师会尽心尽力,相信同学们在这第一次当中会给老师很多的惊喜和收获。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周素珊的文章《第一次真好》,让我们共同来体验这第一次的美妙吧。

  二、检查预习

  1、请一学生朗读课文。

  大屏幕出示字词:

  注意下列划线字的读音 雏形 丰硕 稀疏 霎时 孵鸟 姊妹 柚子 沉甸甸 结实累累 玲珑剔透

  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

  具体而微:整个形体都已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而已。

  不可磨灭: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回味无穷: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多姿多彩:本文指生活丰富而充实。要求其他学生:

  (1)标注自然段

  (2)注意屏幕上划横线字的读音。

  (读完课文后教师引导学生稍做点评)

  2、讲解字词。

  三、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1、作者写了她的哪些“第一次”经历?

  学生回答后大屏幕出示:

  2、这些第一次,作者是如何安排详略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组织学生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后明确:

  “第一次看柚子树”和“第一次看孵小鸟”是详写的.,其它的“第一次”是略写的。详写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略写是对详写部分的补充,能更好地表现“第一次”的普遍意义,同时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

  3、媒体出示三幅图片(①阿姆斯特朗第一次登上月球及感言。②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进行太空旅行及其感言。③刘翔第一次获得奥运会短跑冠军及其感言。)

  4、引导学生看图片后总结:三位知名人士的第一次,感言各不相同,意义也各不相同。阿姆斯特郎的第一次引起了人类历史的大飞跃,杨利伟的第一次,使飞船升空载上了中国人的名字,刘翔的第一次改写了世界短跑的历史,为中国人乃至亚洲人赢得了荣誉。那作家周素珊的第一次给了她怎样的感想,她认为“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

  要求:速读课文,找出答案。

  学生回答后明确:好在“奇妙”“低回品味”“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新鲜而刺激”“回味无穷”。

  5、探究:既然第一次真好,可文中却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为什么“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使人回味无穷”?

  学生思考回答后明确:因为第一次无论愉快不愉快,但感觉都是新的,是从未体验过的,特别富有刺激,给人的印象是不可磨灭的,所以使人回味无穷。

  6、下面请同学们搜索你生活中的记忆,想一想你的生活经历了哪些难忘的第一次,选一次最精彩的告诉大家。然后用一句富有哲理的美句来说明你的第一次好在哪里?

  要求:学生用2——3分钟的时间把经历和句子简单地写下来,然后回答。

  7、学生回答后小结,同学们的第一次真可谓是多姿多彩,因为这些第一次,你们的生命也变得多姿多彩。请找出文中的这句话并理解“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变得愈益多姿多彩。”

  学生交流理解后回答明确:因为第一次越多,经历也多,感受也越多,所以生命便多姿多彩。

  8、怎样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呢?

  结合课文讨论后回答:要随时留心,寻找机会,大胆尝试,多为自己创造一些有意义的第一次。

  9、说说“你现在最想尝试的第一次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最想尝试的第一次”,教师要注意引导“哪些第一次是可以尝试的,哪些是不可以尝试的”。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我们要多多地尝试有益地第一次,让万紫千红的第一次,织成我们五彩斑斓的人生,给社会带来进步。

  五、布置作业

  写一篇题为《第一次,我忘不了你》的作文。

  板书设计

  第一次 奇妙——喜悦、新奇——低回品味味 不可磨灭 珍 重

  真 好 奇妙——新鲜、刺激——回味无穷穷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读懂课文,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特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

  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结尾列宁说的话。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自学汇报

  (掌握自学方法,养成预习习惯。)

  1、汇报交流收集的资料。

  2、汇报朗读情况。

  3、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4、汇报自学的词、句。

  如:“躲避、隐居、巍峨、深渊、狭窄、头昏目眩、峭壁”等词语。多音字“刹”。

  5、从这篇课文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从整体入手,初步挖掘文章的内涵,体会人物的特点。)

  6、质疑。

  二、精读课文

  1、自读课文,画出写列宁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想一想,说明了什么。做批注。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列宁的特点。

  3、指导朗读“他们登上山顶,一股柔和的阳光正好射穿黎明前的薄雾。”这一自然段,体会它的作用。

  4、理解文章结尾列宁说话的.含义。

  5、鼓励质疑。

  (教师讲清在生活中既锻炼意志又注意安全的道理。)

  三、感情朗读,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列宁自觉锻炼意志的高尚品质。

  2、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实践活动

  在生活中,我们怎样既锻炼意志,又注意安全?

  板书:

  14 登 山

  去: 出发晚了走近路

  回: 仍走近路 (靠近深渊的小路)

  自觉锻炼意志 临危不惧

语文教案 篇3

  课文说明:

  课文生动形象的介绍了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我们”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在读清每句话的意思的基础上,理解一段话讲了几层意思,抓住段的主要内容。

  3、学习用“总 分”的方法写一段话的'方法。

  4、练习背诵第二段。

  教学重点:

  分清主次,找出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第二段话讲了几层意思,抓住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板书课题:18翠鸟

  齐读课题。

  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我们就带着大家的问提,深入学习课文。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讲了翠鸟外形几方面特点?

  2、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翠鸟身上羽毛的颜色的?

  3、读一读有“鲜艳”一词的句予,联系上下文理解“鲜艳”一。词的意思。课文是怎样把翠鸟“颜色非常鲜艳”讲具体的?

  4、课文描述翠鸟羽毛的颜色的几个比喻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这一自然段讲了哪几层意思,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6、指导有语气朗读课文。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一段有几甸话?

  2、指名读一读,说一说,每句话讲的什么意思?

  (1)“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说明什么?

  (2)“尽管……可还是”说明什么?

  (3)“苇秆摇晃,水波荡漾”都与翠鸟的哪些动作有关?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3、分组讨论:(投影)

  (1 )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

  (2)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4、指导有语气地朗读裸文。

  5、按“等待、发现、叼走”的顺序说一说翠鸟捉鱼的过程。

  (投影)填课文内容填空:

  四、学习第三自然殷。

  1、齐读第三段。

  2、这段讲了几层意思?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们”喜爱翠鸟?

  4、指导有语气朗读课文。

  五、放录象。进一步体会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

  六、齐读全文。

  七、小结。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写作中如何发挥想象;

  2、了解告诉我们要善于学习的古语;

  3、引导学生读懂短文的主要意思,感悟运斤者的手法纯熟,技术高超。

  4、学习看图想象作文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积累,引导学生大致理解经典古诗文名句,并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教育学生要善于学习。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读一读,学习成语

  1、自由读下列词语,看有什么样的特点。

  2、全班交流:这些词语的前两个字和后两个字表达的意义是大致相同的,它们并列组成一个四字词语,起到了一定的强调作用。

  3、再读这些词,

  4、师: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哪些?

  (千方百计、和风细雨……)

  二、 读一读,学习句子

  1、自由读下列句子,看有什么样的共同点,

  2、全班交流:都是作者根据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在发挥想象

  3、师追问:那么这样写有什么样的好处呢?

  (使人感觉更加真切,仿佛也置身于作者所处的环境中)

  4、再读句子

  5、师:你能也写一个这样的句子吗?

  6、点拨:我们在写作文时就应该不仅仅写出自己观察到的,还要写出自己想象到的。

  三、 读一读、记一记

  1、自由读句子。结合注解,看能不能理解句子的含义。

  2、全班交流句子的含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诗经?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其原意是说:借助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比喻借助外力(多指朋友)来提高自己的见识,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亦作“他山之石”、“他山之攻”。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知识却是无限的,值得我们不懈地去探索。

  3、指名说说对自己的启发

  4、再读,背一背。

  四、 学习成语故事:

  1、自由读成语,想想成语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运:挥动;斤:斧头。挥动斧头,风声呼呼。比喻手法纯熟,技术高超。

  《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 明确习作要求

  1、指名读要求

  2、师引导回顾:我们以前写想象作文的方法还记得吗?

  (图中的情景+自己的想象)

  师:我们以前尝试过的看图想象作文通常是图中提供大致的故事情节,而这次图中没有任何情节,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是很大的。

  二、 尝试想象

  1、习作要求中给了我们一点写法上的提示,对吗?

  (可先写第一副再写第二幅,也可以倒过来)

  2、自由构思,同座之间交流

  3、全班交流

  指名说说自己打算用什么次序写,怎样写

  师点拨:沙漠是如何变成绿地的?这里的人们做了什么样的努力?发生了什么故事?这个过程要写具体;反过来也是一样

  三、学生自由习作,师相机讲评。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准备:教师自制课件、学生课外收集有关鲸的资料

  四、教学课时: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动物朋友,我们来看看它是谁?大象大家都很熟悉,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生活在海洋里,比大象大的多的动物,大家看看,它是谁?(这是一条跃出水面的蓝鲸.这也是一条蓝鲸,大家正在观看它的表演,从观众的表情我们可以看出什么?这说明鲸是怎样的一种动物呢?这是一幅鲸呼吸的漫画,看起来非常可爱。这是两条虎鲸,妈妈和孩子。)看了这些图片,同学们一定想知道更多有关鲸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九课《鲸》。(教师板书课题)

  鲸的名字有个鱼字旁,又生活在海洋里,体形很像鱼,所以许多人管它叫鲸鱼,同学们,你们说它是不是鱼呢?(请速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用你喜欢的符号画下来。)

  (二)师生共同学习课文

  1、速读课文,找出鲸是哺乳动物的句子,并画下来。

  2、教师:从这几句话我们可以看出鲸是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是最高级的脊椎动物,特点就是用肺呼吸、胎生、幼体吃奶。那为什么它生活在海洋里,并且体形像鱼呢?

  3、教师:这就是鲸的进化的过程。(课件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请同学们齐读这一段,从老师标出的不同颜色的词,你发现了什么?((1)鲸的进化经过了很长时间。(2)为了生存下来,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我们来概括一下,这一段讲了什么?(教师板书:进化过程)

  4、同学们了解了有关鲸进化的知识,心情怎样呢?我们带着这种心情再读这一部分。

  5、课文中除了给我们介绍了鲸的进化过程,还给我们介绍了鲸的哪些方面?你能用词语概括出来吗?(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学生说,教师相机板书:体形、种类、生活习性)

  6、提问:刚才有同学说鲸非常大,你是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如果老师把它改成:鲸非常大,也非常重,你们认为这样改好吗?这是一篇说明文,所以作者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使我们准确、清楚的知道鲸的大和重。课文介绍鲸,为什么先要写大象呢?作者运用比较的说明方法,将不熟悉的事物与熟悉的事物相比较,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以我国发现的四万公斤的鲸为例,更加具体地说明鲸的确非常大。)

  7、学生说出其中一种说明方法,教师讲解后,请学生自由组合,讨论说出其他的说明方法,其中还有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8、作者给我们介绍了鲸的体形、进化过程,还介绍了鲸的种类,老师请同学们回去后查资料,你们知道了鲸有多少种吗?全世界有80多种,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两类——须鲸和齿鲸,须鲸没有——,齿鲸有——(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鲸的体形、进化过程和种类的有关知识,下面老师请同学们自己学习第四部分鲸的生活习性。

  (三)学生自学课文

  1、鲸的生活习性部分介绍了——鲸吃食物、呼吸、睡觉、胎生。你喜欢哪部分就学习哪部分。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同学很有才艺,今天就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个人风采。(出示课件)请同学们当小小朗诵家、小画家、小小演说家、小小表演家来给同学们展示。

  3、自由组合,选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

  4、展示个人风采。

  5、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交流图片。

  (四)师生交流资料和图片。

  六、布置作业

  根据课文和自己收集的资料,以“鲸的自述”为内容写一篇短文。

  教师板书:

  体形

  6、鲸进化过程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

  种类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

语文上册教案01-25

语文备课教案01-25

语文长征教案02-10

语文《翠鸟》教案08-04

语文园地教案12-14

语文《狼》教案 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