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合集6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语文教学中网络多媒体的有效运用,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文、图、声并茂的特点,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激发学习兴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但是,兴趣并不是先天的东西,它是在一定的教育影响下启动、发展起来的。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强,而多媒体有刺激感官的作用。借助多媒体,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并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促进由知识向能力转化。例如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借助多媒体出示了一幅比萨斜塔的大幅图画,同时说道:“你们认识这座塔吗?这就是闻名世界的比萨斜塔。你们谁
有勇气像当年的'伽利略那样,也在这座铁塔上给我们做做这个试验?”这时学生看到真切的画面,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起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突破教学难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总是让学生读词句解释,然后死记硬背。这样,不仅使教学形式变得单调枯燥,而且学生对词句理解也是一知半解,不能灵活运用。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不但花很多时间、精力,而且效果不佳。例如:教学第二环节时,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话被人们奉为真理,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却对此话产生了怀疑,提出了两点疑问。书上用了一大段枯燥的文字叙述出来,学生很难理解。于是我根据课本叙述的内容,设计了CAI课件,并演示给学生看,使他们通过多媒体,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明白了亚里士多德的话是不正确的,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三、创设教学情境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其内容真可谓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有。课文中许多事物对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这时若光靠教师讲解,学生是不易理解的。借助多媒体就可以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化难为易。心理学家认为,每一个人都带着自己的情绪进入课堂,情绪又具有很强的情境性。
例如:教学第三个环节时,先让一位学生上台扮演伽利略,我说:“大家请看青年数学家伽利略先生已经来到了我们的面前,过一会儿,他将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吗?”并请伽利略操作课件,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把自己放到事件中去,“入境”地学习。同时还进行“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说什么?”的口语交际练习,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力,激活学生与学习对象相关的原有认识,帮助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实践证明:
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呈现学习内容,指导学习方向,让学生的眼睛、耳朵、大脑等多种器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听觉能力、视觉能力、注意力、想象力等得到强化,是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学习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读后感。
2。通过习作和口语交际,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整理本组学习过程中收集的资料,阅读一两篇课外读物。
第一、二课时 习作
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民族的耻辱历史、侵略者们的残虐暴行、人民的沉重苦难、烈士们的光辉事迹,把一幕幕鲜活的、触动人心的中国近代史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想同学们和我一样,很想把读书后的感受写下来,是这样吧?
明确要求
请同学们默读习作提示,看看有哪些要求。
出示要求:读懂文章内容;写出读后感受;引用相关资料。
读悟写作方法
转自由读例文《圆明园的毁灭》,用不同符号画出哪些是课文中的内容,哪些是作者的感受,哪些是作者引用的相关课外资料?
小组交流,总结读后感应怎样写。(使学生体会到,写读后感要先写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重点写自己对文章中一两方面内容的感受,还可以结合其他相关资料进行思想表达。)
自由写作
请同学们就本单元所读的课文或课外读的文章写一篇读后感。
评议修改
读一读自己写的习作,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地方标出来。
在小组内互读,小组推出两篇习作在全班展示。
全班评议,提出修改意见。
结合评议,自己修改作文。
第三课时 交流平台口语交际
图像导入
请同学们先看一段录像,从录像中你知道了什么?(激发学生的演讲热情。)
提出要求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演讲比赛,你们能说说演讲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吗?
是的,演讲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围绕一个主题
抓准几个方面
列举有力事例
组织通顺语言
表达有声有色
这节课,就让我们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展开一场演讲比赛好吗?
自主准备
请同学们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想一想你对近代中国所受的屈辱有了哪些了解?
你认为要振兴中华应从哪做起?列一个简单提纲。自己先试着说一说。
组内交流
在小组内交流、试讲,并提出改善意见。小组推选一个代表参加班组比赛。
演讲比赛
全班评选演讲优胜队。
第四课时 词语盘点日积月累展示台
词语盘点
学生自读。
出示投影,看拼音写词语。
同桌互查。
自选三个成语造句,写在练习本上。
日积月累
小组内互读词语,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请同学们说一说每个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并选几个说句子。
展示台
办一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中队报刊,将同学们写的读后感、演讲稿、收集的历史资料(文稿、图片)展示出来。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3.结合课文内容,认识赵普的勤奋学习、学以致用、为国荐才的精神。
课前预习:
1.查工具书解决古文中的生字词,借助注释,了解文章大意,能读通课文。
2.搜集几个有关刻苦读书的成语或名言,
3.上网或图书馆查找赵普的资料,了解赵普生平事迹:赵匡胤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金匮之盟等。
课堂学习:
一、导入新课:
1.师:“人生不可无书”。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明白,刻苦读书才可能成为有用之才,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那么读书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学生发言后,不忙着下结论)请同学们从北宋著名大臣赵普身上来对照一下吧!
2.学生交流展示收集的有关赵普资料,较多的了解赵普其人其事,激发学习的兴趣。
3.学生展示预习卡积累的字词情况,对文章理解进行质疑。
二、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能力
1.教师组织学生用范读、学读、比读等多种方式朗读。
2.学生根据不同层次的.朗读要求朗读,最终做到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受。
三、疏通文章。
1.学生独立学习。
看注释,借助工具书,译出大意。
2.老师巡视,借机做好个别辅导。
3.学生合作学习,先四人小组交流,然后全班讨论明确。
4.教师组织讨论、归纳,帮助学生积累重点词句。
四、评价人物,探究写法
1.教师设疑导学。赵普是怎样一个人?你觉得文章中哪部分写的最精彩?赵普举荐何人?作者没写举荐的原因,没有记叙赵普与太祖的对话,这样写突出了什么?
2.学生思考、讨论。
3.教师组织交流归纳。
板书
内容: 中心 写法
刻苦读书 勤奋 细节描写
四奏人才 以天下事为己任 语言简洁
五、研究学习
1.教师出示材料。(投影)
资料上说:“赵普少时为吏,读书不多,相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课文中,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整天读书,死后书箱里就是一部《论语》。
2.学生根据材料,说一说自己的研究发现。
3.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并点拨研究的角度、方法。
六、加深理解,能力迁移。
1.学生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2.教师鼓励学生质疑及开放性题目设计。
3.学生按要求积极参与。
4.教师组织学生解疑及对设计题作积极评价。
七、课后学习
整理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现象及特殊句式。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2-3节,知道要爱劳动,自已能做的事自己做。
2、学会"奶、把、种",认识笔画"ㄋ"。
3、继续练习用"会"说话。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运用"会、把"两种句式,知道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
教学难点:"奶"的笔顺,及押韵的初步认识。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幻灯、投影、小黑板、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语言快车:丁丁对妈妈说:"我会穿衣会洗脚。"
二、复习检查:
丁丁很能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丁丁还会做哪些事?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17.别说我小(板书)
1.复习已学的3个生字,偏旁(指名读,再齐读一篇)
2.打开书本读第一节。讲:丁丁会做哪些事?
板书:我会穿衣会洗脚句式:我会()会()
三、学习课文。
1.(1)指名读第二节,其它小朋友认真听,有没有咬准字音。(评议)
(2)自己再读一遍,对照课本上的插图,想一想:
这一节讲谁会做哪些事?
(3)图文对照,请用"丁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说一句话。
(4)这一节讲谁会做哪些事?(板书:会擦桌把地扫)
(5)比较jiao、sao韵母相同,读起来顺口
(6)出示句式:我会()把()。
(7)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我"指谁?"你"批谁?
(8)丁丁说这句话时是用什么语气的?谁来试试。
指导朗读,示范,再读。
(9)我们把丁丁说的两句话倒过来读读看,可以吗?
请你用上"因为……所以……"连起来说一说。
小结:丁丁不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会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家务事,我们也应该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冬冬又会做哪些事情呢?
2.轻轻读第三小节,看右边的插图,想冬冬会做哪些事?
(1)请你用"冬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说一句话。
(2)冬冬会做哪些事呢?(板书:我会种花把小浇)
强调读音"种"用"种"扩词。
(3)这句话又是谁对谁说的?"我"指的谁?
(4)请你用"因为……所以……"把两层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5)冬冬真是个能干的孩子,小小年纪会种花,会浇水。
老师真佩服她,冬冬是怎么跟奶奶说的,指导朗读。
三、课间操
(1)我们把3节内容学完了,我们再来听一遍录音,自己可以配上动作试试看。
(2)同学读,几个同学表演。
四、句式训练
1.丁丁和冬冬会做的事情可真不少,我们看板书来说说:丁丁和冬冬会做哪些事。
(1)指名说(2)同桌说(3)变换名式说
2.你会做哪些事情呢?请你用上上面两个句式说一说。
3.这首诗歌写得很好,我们大家来把它接下去说说看。
比如,你对老师说,可以怎么说。
五、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
我们来找一找,我班哪些小朋友像丁丁和冬冬会做很多事。我们班许多小朋友平时都做得很好象周含赛,王文华等都能帮老师扫地、拖地板、分饭等,但有的小朋友做得还不够,在家还要父母替他穿衣、洗脸,我们应该向丁丁,冬冬学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
六、复习巩固生字,指导写生字。
1.识记新学的三个生字的字形
2.读词语
3.开火车组词
4.指导书写生字,"ㄋ
作业布置:田字格里写的生字,一个写四遍
板书设计:17.别说我小
我会()会()
我
我会()会()
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会的事学着做。
课后评析:总体感觉,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发挥得都比较好,练得也比较实,坚持一课一得,面向全体。但自己觉得总还有些遗憾,比如拓展训练不是很灵活。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阅读中识字。
4、在朗读中体会新王后的狠毒,练习分角色朗读。
教学重难点:
1、在阅读中识字。
2、在分角色朗读课文中体会新王后的狠毒。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白雪公主》VCD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白雪公主》(一),谁能给大家说一说。
2、从《白雪公主》这篇课文中,我们知道了新王后十分嫉恨白雪公主的美丽就派人猎杀白雪公主,可好心的猎人却放了美丽的白雪公主。白雪公主在树林走了很久,来到七个小矮的家。善良的`七个小矮人让白雪公主留下,并告诉她:要提防狠毒的王后,她很快就会知道你在这儿。要把门关好,不要让任何人进来。“白雪公主有没有听他们的劝告呢?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白雪公主二》。”
二、初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二至第八自然段。
五、学习课文第九自然段。
六、学习第十到第十五自然段。
七、总结全文。
1、朗读课文。
2、说说白雪公主活了之后,会怎么样?
3、说《白雪公主》这个事,评出班级的故事王。
八、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把白雪公主(二)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要求会认的10个生字,正确书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3.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表达方式。
过程与方法:
1. 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文中语言运用的精彩之处,认真揣摩、品味。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笔下塑造的母亲形象。
2. 引导学生通过整体阅读、重点体会、品味语言几个步骤进行文本学习。
3.能借助课文前面的导语明白学习课文的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母亲的美好品质。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2. 提升学生对浓浓亲情的珍视。
重难点分析:
l 体会作者所说的“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的真正含义。
2 理解母爱的无私,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3 透过语言文字体会老舍先生笔下塑造的母亲形象,体会老舍先生对母亲的赞颂、感激、怀念之情。
课前准备:
阅读关于老舍先生的作品,搜集有关老舍先生的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搜集到的资料,走近老舍。
(一)说说你了解的老舍先生。
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自己对老舍先生的了解。
(二)教师介绍老舍先生。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杰出艺术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二、体味母爱,走进文本。
(一)学生背诵有关母爱的诗句,吟唱有关母爱的歌曲。
(二)教师小结: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古今中外有无数赞美母亲的作品。老舍先生在母亲去世快一年后得知这个不幸的消息,他用饱含血泪的笔写下《我的母亲》,以此作为回忆。让我们走进老舍和他的《我的母亲》,去感受这位语言大师如何赞美母亲。
三、初读全文,把握文章脉络。
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和同桌说说老舍是
如何赞美母亲的。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四、品读课文,围绕话题体会“母亲”形象。
(一)快速阅读课文,说说老舍笔下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勾画出相关的语句。温情提示:可以从文中提取关键词语进行概括。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二)交流自读课文情况。
预设:教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概括。
1.勤俭诚实,做事认真。通过语句“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终年没有休息……残破的铜活发着光。”来感受。
2.母亲乐于助人,不怕吃亏。通过“给亲友邻居帮忙……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来感受。
3.母亲的坚强。通过语句“北平有多少变乱哪!……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来感受。
4.母亲对子女的爱。通过语句“母亲含着泪把他送走,不到两天,又含着泪接他回来。”“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我由师范毕业……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来感受。在这部分,还有许多细微的词句,要引导学生从一句话、一个词或一个字中细细品味。
第二课时
一、感情朗读,体味母亲情怀。
(一)画出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用一句格言式的话写下感受。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二)学生伴随音乐读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读完将自己格言式的感受读给大家听。课件出示音乐
二、默读课文,理解“生命的教育”的丰富内涵。
(一)学生默读课文,看从哪些语句中能感受到母亲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反馈交流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表现母亲给我影响的语段和语句。结合课文前面的导语,从以下几方面重点理解。
1.“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留着。”
2.引导关注第六自然段,“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3.重点通过最后一自然段感受。
(二)通过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并总结:母亲的勤劳诚实,做事认真,爱清洁,守秩序,待人真诚等良好品质及做人的宗旨,都是通过身教给予“我”深刻久远的影响,因此是“生命的教育”。课件出示总结
三、抓住重点语句,品味语言特色。
(一)课件出示两句话,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的。
1.“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这一句连用四个“怕”字,表现内心的恐惧,写出了对母亲的挚爱深情,语言表达则十分朴素。
2.“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赤子之心,溢于篇外;戛然而止,余味无穷。
(二)学生小组互相交流其他类似的语句,品味作者平实而又千变万化、意蕴丰厚、充满韵味的语言。课件出示交流内容
四、书写生字。
本文要求会写的生字很多,但学生有困难的不多。重点指导“衍、倡、籍”的写法。重在引导学生交流记字的方法。
五、小练笔。
读着《我的母亲》,我们会很自然地想起自己的母亲或其他亲人。写一个片段,告诉大家你们之间的亲情故事。课件出示话题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老舍先生的语言特点,将丰富的情感蕴含于平实的语言之中。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园地教案12-14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风筝》教案 11-14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语文穷人教案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