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
2、通过看图,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事物可以构成许多反义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朗读词语、通过读记积累词语。把词语填在适当的句子中。
4、引导学生产生写话的欲望,鼓励学生写真心话。
5、学习观察的方法,提高朗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观察、调查或查阅资料的能力。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1、放手让学生观察发现,交流讨论。
2、先让学生反复读生字,在读中发现字的特点。
3、读小泡中的话,小组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4、交流发现:许多字都有相同的部件这一汉字特点。
5、让学生展开想象认记这些字。如:第一组的四个字可以这样记,“呀!”乌鸦说“小芽上长蚜虫呢!”
一、看看说说
学生自己观察,指名说反义词。如:黑──白、大──小、长──短、高──矮、多──少、前──后、左──右、单──双。
〖日积月累〗
一、读读记记
1、自己读词语,开火车读词语(读准字音)
2、各自选择词语造句,全班交流。
二、我会选
1、引导学生自读词语和两个句子。
2、自己选词填空,全班交流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3、交流检查
三、我会写
1、激趣谈话:
⑴ 你有什么高兴的事,想告诉大家吗?
⑵ 你能告诉大家你最喜欢吃的食物吗?
⑶ 你能告诉大家你最喜欢的游戏吗?这个游戏是怎样玩的?
⑷ 你最喜欢去的.是什么地方,你看见了什么?
⑸ 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长得什么样?……
2、指名说话,老师相机指导。
3、同座同学互相说自己想说的话。
4、把自己所说的话写下来。
5、学生写话,教师巡视,帮助写话有困难的同学完成写话。
四、我会读
1、学生小声读故事。
2、同座互读,看谁读得准、读得流利。
3、全班交流。
4、你认为韩愈聪明在什么地方。
语文教案 篇2
一、 指导目的:
1、 让学生学会运用课外阅读方法进行读《三国演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达到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目的,语文教案-我和三国——课外阅读课内指导。
2、 通过学生读三国的读书成果展示,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 指导重点:
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 课前准备:
1、 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我和三国——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赤壁之战、三顾茅庐)
2、 课件。(课题、展示会)
3、 学生读三国的读书成果。
4、 三国人物的卡片。
5、 读书星制作。
四、 教学过程:
一、观看片断,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中国的历史就好比一条长河,滔滔不绝地奔向远方,今天老师从中摘取了一个精彩的片断,大家想看吗?边看边想这是什么历史故事?
(播放《赤壁之战》的片断。)
2、学生回答。
自从学了课文《赤壁之战》后,咱们班掀起了读三国,说三国,看三国的热潮。男孩子不在话下,连女孩子也不甘示落,看来这“三国热”还真流行呀!今天,借着这股“东风”,这节课外阅读课,就是这(出示课件“我和三国”)
3、齐读课题。
二、《三国演义》读书成果展示。
1、 像《赤壁之战》类似这样精彩的故事在《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吧。你们还知道哪些故事呢?喜欢的人物是谁呢?(哇!连这你也知道,真了不起!你懂得真不少呀!太棒了!)
2、 啊呀!大家懂得真不少呀!不少同学侃侃而谈,如数家珍,你们真是一群小三国迷呀!俗话说得好:果儿大家吃才香吧,把你们在这段时间读三国的读书成果和你的朋友们一起交流、分享,告诉他们你查找到的资料是出自什么地方,并对你的读书成果作一番具体的介绍。呆会儿,我们召开个评选活动,把你的读书成果上台亮亮相,让在座的老师、同学们大开眼界。大家说好不好?
3、 学生自由组合进行交流、介绍。
4、 同学们,是时候了,大家展示风采的时候到了,请看:课件展示“三国读书之星”,来读读看。(学生齐读主题)本次活动的总裁判长是由我——吴老师担任,在座的所有同学都是评委,你们有权对上台展示的读书成果进行裁决与评价,上台的同学将告诉你们他查找到的资料是出自什么地方,并要对自己的读书成果作一番具体的介绍,光荣的读书之星将在你们中产生,咱们班的小记者将给你们拍照留念。同学们,心动不如行动呀!快快抓住你眼前的.机会,行动吧!
5、 学生上台展示各自的读书成果。
形式:书海拾贝、小手抄报、评价人物事件、画画、课本剧、讲故事、地图等。
小手抄报:瞧!评委们给你多高的评价,你可得再接再厉呀!
画画:果然,你一出手就是不同凡响,这掌声就说明了一切。你真棒!
讲故事:你的故事讲得真好,让我们都想看看当时刘备是怎样诚心诚意地请诸葛亮出山的?大家想看吗?老师就给你们放,你们可得仔细了。
课本剧:瞧!这么大声的喝彩,就是对你们读书成果最好的评价,大家说是吗?
评价人物事件:哦!还有不同的看法,请说说。(学生进行各自体会评价的畅谈)你们各有各的理,看来你们在读书时,不仅看了,还动脑筋认真思考,这么好的读书习惯,你们可得把它继续发扬光大呀!
地图:真得谢谢你,是你让我们包括吴老师在内都长了见识。
6、娱乐时刻:来让我们轻松一下,这儿有个智力游戏,大家一块来乐一乐。
7、评选读书星、勇敢星。
五、总结:
1、 还有不少同学跃跃欲试,但是精彩的时刻总是短暂,就让我们留着这美丽的遗憾,期待下回的精彩吧!为了下次的课外阅读课,老师上得好,同学们学得更带劲,你们对这节课有什么建议呢?(提得太好了;说到点上,你的建议老师一定采纳)
2、 真得谢谢同学们的建议,老师一定会努力。接下一段时间老师的阅读教学目标是让大家越来越爱读书,勤思考,多积累,你们呢?接下一段时间打算干什么?(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任务。)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几个普通人给自己留下人生感悟的事,描述了它们对自己的触动,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深刻认识。
教学中运用录音、录像、图片等素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读读、画画、自学、分组讨论、教师点拨等方法,抓住重点词句,从看似平常的小事中体会有些人那默默无闻的崇高品质。在理解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几处关键的细节和重点的词句细细体会,引导学生注意内容上的相互联系,加以比较,通过比较深入体会一些普通人的伟大,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新词:妨碍、谦逊、挖掘、衣衫褴褛。
2.理解重点句。
(1)不需要任何字据,也不需要什么样信誓旦旦的语言,这一切就足以表明她的自律,让“我”肃然起敬。
(2)面对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应该及时伸出热情的手,无论他是富人还是乞丐。
(3)教师以大地为纸张,以利石为彩笔,用这种最朴素却又极大震撼力的方式,泰然地给我上了最后一节代数课。从这个“细瘦矮小,貌不惊人”的代数老师身上,让我实实在在地领悟到了“君子谋道”的精神。
(二)能力训练点
1.学习作者在叙事过程中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
(三)德育渗透点
正是这些普通人不经意的行为,触发了“我”心灵最深处的思索。全文以我情感上的感动、感悟为线索,连接四件小事,使得本文十分生动、感人。
关键处处理:
(1)感受人性美的魅力。
(2)品味几件小事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3)学习本文人物描写方法的多样性。
(4)学习本文以情感为线索连事成文的方法以及作者用看似平淡的语言,表达细腻、敏锐的心灵感悟,揭示善良与美的主题。
教学准备:
课件下载。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读通课文、理清脉络、练习分段,概括段意。
(二)整体感知
1.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1)导入语。我们身边有许多很普通的人,他们却给我们带来许多的帮助,如清洁工人给我们带来了洁净的环境,无数的微尘给我们身边许许多多人带来了温暖,课文就有几位很普通的人,但是却教给我许多的东西。
(2)通过预习,说一说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都写了哪些普通人?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内容?
(3)小组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4)学生质疑问难。
文章分两大部分。
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出某些人在我们生命中的重要地位。总领下文对“有些人”的回忆。在这里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对自己影响深刻的人比喻成“晴空”,把人生某一段时光喻为“雨季”,用人们在雨季里对晴空的期盼与怀念,表明自己对“有些人”的深刻情感。
(三)第二部分都写了几件事?对此你想到了什么?
第二部分记叙四件事,第一层(从“那一年,我读小学二年级”至“她已挖掘出一个小女孩心中宝贵的自信。”),写一位谦逊的女教师偶然的称赞对我自信心的影响。第二层(从“有一次,我到一家米店去”至“为什么其他的人竟无所畏惧呢?”),讲了一位米店女老板对承诺的.信守。第三层(从“有一个夏天”至“永远不可弥补的遗憾”),写了因错过一次助人的机会,而产生的自责。第四层(从“对于代数中行列式”至文章结束),讲了代数老师在特殊情况下给“我”进行列式的事情。正是这些普通人不经意的行为,触发了“我”心灵最深处的思索。全文以我情感上的感动、感悟为线索,连接四件小事,使得本文十分生动、感人。
(5)对这四件事,你们都有什么想法吗?你们又想起来什么事来?
结合自己周围的事例来谈出自己的感受。分组来讨论。
(6)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可以通过学生的讨论来进一步学习从而体会到自己的理解:
1.女教师一句“我要谢谢这位同学”令我兴奋不已;
2.女老板的“不敢”让我敬畏行业道德的尊严;
3.中年人“黎黑”“扭曲”的脸使我同情之心顿生;
4.数学老师“蹲在泥地上,拣了一块碎石子”的讲解让我领悟到人生最美的风景。
文中语言、或外貌、或动作,从不同角度去描写,恰如其分地展现每个人对我的影响和给我心灵上的触动,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反思。所以我们应该在重点句子上下功夫。
(7)前后桌交流后,指名学生回答。
(8)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过这篇课文,回家做一个简报,介绍一下自己身边的普通的人,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评价人物,探讨人物与主题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
1.知识链接:我们在前几册课本中已经学过了不少小说,如《最后一课》《社戏》《绝唱》等,课外阅读的小说作品就更多了,阅读这些小说作品,为我们积累了许多阅读小说的感性经验。本册教材的“附录”中,编排了《谈谈小说》这篇知识短文,阅读这篇短文,我们会明确阅读小说的一些常识,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知道一篇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在这三个要素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
2.布置快速阅读课文,查阅工具书,完成下列练习。①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阴晦脚踝潮汛髀骨嗤笑瑟索惘然恣睢
② 理解下列词语:
萧索无端如许鄙夷愕然展转隔膜恣睢
3.与文本对话。就下列问题组织讨论和交流:
①文中写了哪些人物?列一个人物表。在这些人物中,其中哪些人物着墨较多?分别为他们写一个小传。
②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用一两句生动的话对人物作一评价。
4.师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反馈讨论效果,就学生写的小传进行交流。文中塑造的人物有:闰土、杨二嫂、“我”,“我”母亲、水生、宏儿;其中闰土、杨二嫂、“我”着墨较多,刻画得比较详细,人物形象丰满。为他们写小传,要从全文着眼,筛选与之有关的材料与信息,然后将其连缀在一起。如杨二嫂的小传(参考示例):
20年前,杨二嫂开了一爿豆腐店,为了能赚到更多的钱,她擦着**,终日在店里坐着,凭自己的年轻美貌招徕顾客,生意非常好。20多年过去了,她的`青春已逝,美貌不再,更重要的是由于农村经济的衰败,她的家境已难以维持原来的殷实,在种种艰辛的磨砺中,为了生存,她变得泼悍、放肆、尖刻、自私。当她见到在外20多年现在回到故乡的迅哥儿时,就虚假吹捧,尖刻嘲讽;趁迅哥儿一家搬家的混乱之际,中伤闰土,还顺手拿走了一些家中的东西。
语文教案 篇5
习作要求
1、能自拟题目,写一封回信,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
2、了解书信这一体裁的特点,懂得有需要才写信,情动而辞发。
3、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4、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亲情、友情,要有爱心。
4、寄信。
习作重点
1、按照书信的特点及格式写;
2、要从写信的目的、内容入手写具体。
3、做到感情真实得体,语句通顺得体。
习作难点
A能自拟题目,写一书信体,基本写工整,写具体,写通顺。
B要从写信的目的、内容入手写具体,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
C能表达一定的中心
指导重点
学生已有知识1、有5题读信的基础,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2、初步了解书信的特点、格式。
3、有给亲人或朋友写信交流的愿望。
新授知识
初步懂得:写信的格式要正确,写清写信的目的'和内容,要会寄信。
教学准备
做好5题的口语交际,为习作做好渗透
指导过程
一、布置体验:
1、想给亲戚或朋友写信吗?激起学生写信的热情。
2、打算给谁写信?为什么?(传递信息、通报情况、交流情感)
二、激发兴趣,交流体验
1、合作说一说有什么内容可写,拓展思路,引导体验
2、班上说,指导交流。
3、指导拟题。
4、格式:信与信封的构成、位置、格式?为什么收信人的称呼要顶格写?为什么寄信人的名字要写在右下角?
四、体验。(修改错信)
五、自主习作
1学生讨论,起个题目。
2、在40分钟内把它写出来了。
老师巡回指导。学生静下心来习作。
六、发现问题集中指导,如存在共性问题及时指出。
六、引导互评互改学生自评自改。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次综合活动安排了一篇根据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崂山道士》改写的故事,还安排了与劳动有关的恳谈会。让学生与家长共同探讨有关劳动的问题。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基本内容,了解主要情节和它所揭示的中心。
2.引导学生与家长交谈,观察家长或周围的劳动者一天的工作情况,体会劳动创造了财富,同时也激发学生对劳动者的热爱。
3.培养学生的劳动的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提前与家长交流,并观察周围的劳动者。
课时 2课时
板书设计
综合活动(5)
崂山道士 劳动创造了财富
穿墙术
不劳而获 出才有收获
投机取巧
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预习要求
利用工具书,尽量读通读懂课文,并能讲述此故事。
二、导入课文
最近同学们中流行看鬼故事的书,其实神鬼怪的故事在古代也颇盛行,比如《聊斋志异》,就是一部谈狐论鬼的书。我们今天就要学习其中的一篇《崂山道士》。
三、简介作者和作品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年轻时即以文章好出名,但科举屡试不第,71岁才成贡生。一生基本上都在家乡当塾师,家境贫困,能接触普通百姓的生活。倾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又著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等。
《聊斋志异》主要运用唐宋传奇小说的文言体,以丰富的`想像,并借鉴当时流传的故事和前人的作品,通过谈狐论鬼的表现形式,以巧妙的构思、生动的语言,创造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对当时现实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恶多有暴露,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多有批判,并用同情的笔调描写了青年男女真诚相爱的故事。但书中也存在一些因果报应的说法和迷信的色彩。
四、初读课文,理解课文。
1.检查预习
请一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
2. 朗读课文,试翻译。注意关键词语的解释。
3. 提问:我们讲述故事,按情节总是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则故事的呢?请用几句话概括故事内容。(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开端:王七慕道,求师学法。
发展:看师演法,师父教法。
结局:王七回家,演法失灵。
求师学法,看师演法,师父教法,演法失灵—这就是本文的线索。
4. 从故事中可以看出,王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文中找出原句说明。
明确:王生是一个想学法又怕吃苦,有了一点本事便忍不住要炫耀的人。这就是文章的一条暗线。
5. 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五、拓展延伸
生活中总有不少想不劳而获的人,并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赚钱不费力,费力不赚钱。”你对此有何看法,写成一篇文章。
第二课时
一、交流课前布置的作业。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观察家长一天的劳动情况。
2.从小组中选出一人,进行集体交流。
3.集体交流。
4.总结:通过同学们的交流,我们发现我们的爸爸妈妈一天的工作是十分辛苦的,他们不仅要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照顾我们的生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劳动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劳动是辛苦的,也是辛苦的。
二、展示我们有关“劳动”的图片,
欣赏这些劳动场面的图片,大家说一说,议一议。
三、作文。
1.同学们,因为劳动,我们有了现在美好的生活,因为劳动,我们变得更加热情和健康。劳动,不仅创造了人,而且创造了美好的世界。相信你的劳动生活无论过程是多么苦涩的,结果却是快乐的。
2.选择自己平日经常做的一项劳动内容写一写。
要注意写具体,抓住几处写细致,注意写出自己的真情。
3.构思并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因为是学生首次接触蒲松龄的作品,所以有必要向学生介绍有关他和他作品的情况,这样为以后的学习和课外阅读打下基础。
这是本文的重点,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的实际来体会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
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体会劳动的意义,体会劳动者的光荣。树立劳动是光荣的意识。
作业设计
1.复述《崂山道士》这个故事给家人听。
2.继续关于劳动方面的调查。
3.完成一份关于劳动的手抄报。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内容说明】
《金色的脚印》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文章以生动细腻,充溢感情的笔触描写了一个人与动物的传奇故事,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协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也展示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读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使同学明白,大自然是人和动物的一起家园,人要和动物和谐相处,这个世界才更加美丽的道理。同学很喜爱这类的文章,而且学习过不少类似的课文如《灰雀》、《小狮子爱尔莎》等,也有过观察和饲养小动物的经历,在这一点上,课文和同学的生活贴近。但是体会狐狸一家和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人应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谐相处的深刻道理恰恰是同学学习的重难点。在优秀教案时我充沛考虑了教学重点难点,利用同学的已知和生活经验,从同学的读书感受动身,引导同学自读自悟,并捕获同学情感思想上的变化,使同学与文本进行对话。
【优秀教案思路和特点】
在教师指导下的同学自主阅读探究的实践活动。同学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和选择性。教师则是同学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在阅读实践中,坚持以“读”为主线,让同学充沛的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珍视同学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狐狸一家和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狐狸一家和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人应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谐相处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交流:
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交流对狐狸的印象。)
2、导入:
看来狐狸在大家心中不是好东西,今天我们来学一篇关于狐狸的故事的文章,学了以后,也许你会给狐狸平反了。
板书:
金色的脚印
(生:齐读课题。)
当“金色的脚印”这五个字映入你眼帘的时候,你的脑海里闪现出一些什么问题?
二、整体感知,自读自悟
1、过渡:
同学们真会提问题,你们提出的这些问题,正是我们本课要解决的问题,相信大家一定能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自身读书解决这些问题,比比看,谁的问题解决得好。
2、生自由读书,勾画。
3、生自由汇报、交流。
4、小结读懂课文的两个步骤。先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再联系全篇文章读,看看作者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三、精读体会,自主汇报
1、过渡:
看到同学们刚才读书时认真的神情,聆听了你们的汇报,我知道你们被这个人与动物的传奇故事感动了,心灵受到了震撼。你们还想再读读课文吗?好让我们用心用情再读课文,细细体味那些使你感动的地方,想想为什么感动?
2、出示阅读提示,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书,小组交流自读自研。
3、自主汇报:
先读一读自身感动的地方,再说说为什么。这样读结合课文的语句来学习。
⑴老狐狸为搭救小狐狸不顾一切所作的一切事(喂奶、做窝、咬木桩)体会狐狸的聪明和动物之间浓浓的亲情。
⑵正太郎为老狐狸一家做的事情(如投食物,要回小狐狸)体会正太郎对狐狸的保护和协助。
⑶正太郎失足掉下悬崖,老狐狸救正太郎。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相互协助,相互依恋的和谐关系。
4、小结,感情升华:
学完课文后,你现在觉得狐狸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呢?
(动物是可爱的,友好的,更有感情的。当人类施惠与它们时,它们会全力报答人类对它们的保护和尊重。)
5、启发理解课题“金色的脚印”的含义。
四、总结、课外延伸
1、总结:
三只狐狸,一个男孩,动物之间的爱,人与动物之间的爱构成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人与自然就是应该和谐相处,只有这样才干给它们也给我们自身一个良好的、自由的生活空间!
2、请同学们回家后,找找有哪些故事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又有哪些故事是人类破坏自然的,结果怎样。
3、以《小狐狸回家后》为题,续写这个故事。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上册教案01-25
语文园地教案12-14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教案(经典)07-30
语文教案[精选]07-20
语文《狼》教案 03-18
语文《赶海》教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