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16 09:20:20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集锦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集锦6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要求掌握的生字,会读、会写,认识“耀、哈”2个生字;

  二、学习要求掌握的新词语,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并能适当的造出正确的句子;

  三、掌握关联词“假使”和副词“恰好”的用法和意义。

  四准确、流利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清课文的思路,从整体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一、课文大意的讲解;

  二、“假使”、“恰好”的学习及应用。

  三、教学目的:

  掌握重点生字词,从整体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懂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知:

  请大家说说你们认为的'“好事情”有那些?然后由此引入课题。

  (二)、范读课文:

  学生在听时请标出文中的生字、词语,以及不懂的词、句子。

  (三)、领读课文:

  读时注意音调、语气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四)、学生自读:

  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

  (五)、全班齐读

  第二课时

  (一)、学习生字、词语:

  学习生字:

  恰qiā:正好;部首:忄;笔画数:9;结构:左右;组词:恰好(正好)、恰恰、恰巧(凑巧)。

  委:wei :的确、确实;部首:禾;笔画数:8;结构:上下;组词: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和待遇,心里难过。)委托(请人办理。)委曲(弯弯曲曲)

  枪:qiang一种兵器;部首:木;笔画数:8;结构:左右;组词:手(qiang)枪、枪(qiang)支。

  井:jing能取水的深洞;部首:井;笔画数:4;结构:独体字;组词:井水、水井。

  捞:lao从液体中取东西;部首:提手旁;笔画数:11;结构:左右;组词:捞鱼、捞取。

  扰:rao扰乱,搅扰;部首:提手旁;笔画数:7;结构:左右;组词:打扰、扰乱。

  抚:fu安慰,慰问;部首;提手旁;笔画数;7;结构;左右;组词:抚爱(照料)抚摸、抚养(爱护并教养)

  学习词语:

  假使:如果。表示假设的关联词。例如:假使有事情,请告诉他。假使我现在有钱我就给你买玩具。

  恰好:副词,正好,刚好。例如:今天恰好是我的生日。

  讲话:说话。例如:请你上课时不要讲话。

  饭碗:盛饭的碗。

  里头:一定的范围或时间以内。例如:这里头有西瓜吗?

  二、巩固练习:

  男女生对比读生字、词;分组读、各小组间开火车读生字、词。

  三、小结:

  这节课主要讲了生字、词语的读法及意义、用法。

  四、布置作业:

  写生字、组词。

  第三课时

  一、讲解课文:

  1、文中有几个主人公?是谁?

  (四个;分别是:小尤拉、妹妹、奶奶、妈妈)

  第一自然段:(老师读)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第二、三自然段:故事的开头。

  问题:1、小尤拉想的第一件好事情是什么?

  (以上问题可用原文回答。)

  重点词:

  假使表示假设的关联词

  第四至六自然段(男女生搭配读):讲了小尤拉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妹妹的。

  问题:

  1、小尤捞为什么叫妹妹走开?

  (因为他想着救掉进井里边的妹妹而不愿意陪她玩。)

  2、小尤拉想的第二件事情是什么?

  重点词:恰好

  第六至十自然段(男女生搭配读):讲了小尤拉是怎样对待奶奶的。

  第十至十五自然段:讲了小尤拉只想着所谓的好事情,而不愿意从身边的小事情做起。

  讨论:

  1、为什么小尤拉不愿意做这些事情?

  2、小尤拉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3、我们以后要怎样做?

  重点词:恰好

  二、巩固练习:

  1、分小组表演这个课本剧。

  2、用汉语讲这个故事。

  三、小结:

  这篇课文以小尤拉为主人公,他确实想做好事情,可是他总不去做,最后什么也没做。

  九、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

  十、板书:

  2、好事情

  救妹妹

  小尤拉的好事情 救奶奶 事情不论大小,只要

  对人有帮助就是好事

  救小狗

  课后反思

  在本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的学习,学会运用重点生字词,懂得事情不分大小,只要去做对别人有帮助的事情,就是好事情,培养学生帮助别人的良好道德品质。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积累“尴尬、烦躁、微不足道、大庭广众”等词语。

  ⑵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2、能力目标:

  ⑴把握课文的叙述角度,体悟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情色彩。

  ⑵学习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⑶理解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

  3、德育目标:

  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教学重点】

  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教学方法】

  1、复述法:

  本文以农民的儿子作为故事叙述者,围绕“台阶”命题立意,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在情节的发展变化中完成的。通过认真阅读,复述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其意蕴。

  2、研讨探究法:

  引导学生抓住全文的关键性语句,理清文章的思路,整体把握课文。质疑研讨,理解父亲形象的深层意蕴,感悟文章的主旨。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打印好的讲义资料、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抓关键性语句,理清文章思路,分析父亲形象,领悟主旨。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背景音乐《愚公移山》)

  透过朱自清先生饱含深意的.《背影》,我们分明看到了困顿前行中的父辈的身影,今天学习的李森祥的《台阶》将以小说的视角为我们展现父辈们现实的生活画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二、诵读感知,整体把握

  1、出示投影检查学生的字词预习情况:

  1、注音:

  凹凼(dàng)揩(kāi)黏(nián)尴尬(gāngà)硌(gè)烦躁(zào)

  2、释义:

  揩:擦、抹。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烦躁:烦闷急躁。

  微不足道: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大庭广众:人很多的公共场合。

  2、学生通感全文,指名学生简要讲述故事情节。

  教师提示阅读要点:

  ⑴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⑵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⑶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

  学生依据阅读提示,高效搜求相关的重要信息。教师针对学生的感知,补充,整理:

  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体壮如牛,吃苦耐劳,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决心,开始漫长的准备。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建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3、学生速读全文,就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分析评价和心得体会。

  教师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交流中不太准确的理解,一般不予纠正,留待深入理解课文时解决。

  学生的感知可能有:

  ⑴小说以农民的儿子为故事叙述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⑵课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安排材料的详略。“台阶”是全文的焦点,显豁突出。

  ⑶文中着力塑造了父亲这一非常要强又老实厚道的农民形象。

  ⑷课文的关键句是“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对高台阶新屋的追求,深层地说是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⑸新台阶砌好后放鞭时,父亲喜悦的神情描写是非常个性的,很有特色。

语文教案 篇3

  1.识字与写字

  (1)有初步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词典。

  (2)认识240个生字,会写300个生字及教参中要求的带生字的词语。

  (3)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整洁。

  2.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

  (2)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逐步做到边读边思考。

  (3)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注重词语的运用和积累。

  (4)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抓住段中的重点句,理解自然段的内容。

  (6)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7)体会逗号、句号的不同用法,学习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3.习作

  (1)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把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经历过的有趣的情景用一段话写下来,并能读给别人听,与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学写观察日记、请假条两种应用闻。

  (3)看图作文,能根据多幅图展开想像,把图中描绘的内容写清楚写明白。

  (4)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等常用的标点符号。

  4.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培养讲普通话的习惯。

  (2)在交谈中要努力把自己的意思讲清楚;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有不明白的听完后再提出;在交谈中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5.综合性学习

  (1)结合语文学习,观察生活,观察社会。

  (2)在两次“语文大课堂”活动中,要精心准备,积极参加。在活动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动口、动脑、动手,把活动——表达交流——习作结合起来。

  学年度 下 学期 语文 学科教学进度表

  周别 教学内容(课或章或单元) 教学活动 时数 备注

  1 导言——1、大海的歌

  2 2、帽子和鸟窝——4、沙滩上的童话

  3 语文百花园一——6、蜗牛

  4 7、寓言两则 中秋节

  5 8、好伙伴——语文百花园二 运动会

  6 语文百花园二 国庆节

  7 9、电脑棋手——10、走马灯的奥秘

  8 10、走马灯的奥秘——语文百花园三

  9 13、古诗两首——15、锡林郭勒大草原

  10 16、赵州桥——语文百花园四

  11 17、七颗钻石——19、倾斜的伞

  12 20、一颗豌豆——语文百花园五

  13 21、群众也在淋雨——23、“神童”的秘诀

  14 24、说话算数——语文百花园六

  15 25、古诗两首——27、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16 28、南极,一片净土——语文百花园七

  17 29、炎帝创市——31、阿凡提的故事

  18 32、哪吒闹海——语文百花园八 元旦节

  19 复习

  20 复习

  21 复习

  22 期考

  教案

  课名 导言课 新授课 1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本册所学内容,使学生对本册所学内容有一个大致的印象。

  2、提出本册学习要求,并规范课前预习和课前五分钟要求。

  3、老师提出本学期每个学生的希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开始我们就要进入三年级的学习了,三年级的同学们在学校已经是哥哥和姐姐了。应该在各个方面都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给小弟弟和妹妹们做出榜样。这个学期的学习内容比原来我们所学的又加深了不少,下面我们先一起来看看课文的目录。大家翻开书

  二、分析本册所学的内容

  师:我们先来看看从目录上看这个学期我们一共要学习多少篇课文啊?

  师:除了课文外还有我们熟悉的一个学习内容那就是——语文百花园

  师:说得对,在这个美丽的百花园里,大家都可以学习到丰富的语文知识,我们要向勤劳的小蜜蜂那样,勤劳地在这些物产丰富的百花园里吸取丰富的知识,并不断地积累下来,就可以酿造出最最香甜的“蜂蜜”来!这个蜂蜜谁知道是什么啊?

  师:此外,为了帮助大家学习好汉字不但会写还要会灵活运用,所以编这本书的叔叔阿姨们还帮大家安排了三次的识字。而且每次识字里都有好听的儿歌,还有许多的好听的`故事,听了老师的介绍大家想不想赶紧学习到这些知识啊?

  师:可是我们要怎么样才能把这些知识都学会呢?下面我们要一起来想想办法出出主意。

  三、总结提出学习的要求

  生述,师小结板书。

  1、课前要认真预习。(1读2划3想)

  1读就是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都要把课文和课后的生字读五遍,如果五遍读完还没有读通顺和流利那就再读五遍,直到自己读给自己的家长听他们觉得满意了才行。读好了之后,每篇课文都要给家长签字,怎么签呢?XXX已经读了课文()遍,读得()流利。2划那就是读好了书之后还要把每个自然段的序号标出来。还记得怎样去找自然段吗?(对,去找前面空了2格的地方),划出了自然段的序号第二项的要求就完成了一半,还有一划是什么呢?(对了,我们还要把每一课里的生词给划出来)怎么样知道哪个是生词啊?(对了,翻开后面的生字看看,再去课文里找,只要能与生字组成词的我们就叫它——生词)比如:第一课里.....

  3想,又是什么回事呢?古代有一个很有智慧的老人,他的名字叫孔子,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勤奋求学而不用心思考,最终还是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仅是空想而不肯勤学,心中有疑问而不想办法去解答,久面久知所学的知识就会一点一点地忘光。

  所以我们不但要做个会学习的人,更要做个会思考的人,会提出问题并能解答问题的人。这样的人才是最最全面的人,最最让老师和同学钦佩的人。所以我们在预习时还要学会想,想什么啊?(有很多,比如:课后的思考题,还有对课文中有哪些地方自己弄不清楚的词语啊句子啊,我们都可以用这个宝贝?,对啦,用它来记录下来,去问问爸爸、妈妈、老师,甚至同学之间也可以,也可以在课堂上学习的时候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帮解答,也让我们大家一起分享这个快乐的果实。

  2、课前预习我们会了,接下来还要注意什么呢?对了,课堂上的学习。上课专心听课可是学好知识和本领的关键。上课学习也有个小窍门:1听2想3笔记

  3、提出课后复习的要求

  认真作业,勤读背书,认真写字,勤写日记,只要努力,一定成功!

  4、提出课前五分钟的学习要求

  四、老师提出本学期每个学生的希望。

  师:老师相信大家经过自己的努力、同桌的努力、全班的努力,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

  教案

  课题 1大海的歌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有哪些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潮声、玉镜、仰头、翻滚、奔腾、琴师、凑出、渔帆”等词。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的神奇与变化多端。发展想象力。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海的特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手段、方法 谈话、讨论、交流

  第一课时

  一、课件导入,激发情趣。

  (一)教师导语:同学们,见过大海吗?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大海的风光吧!

  (二)初谈对大海的感受。

  看了录象,再结合你见过的大海,说一说你感觉到大海怎样?

  (三)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组描写大海的诗歌。齐读课题。

  (四)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一).自由读课文,认识生字词:带着问题我们来读一读课文。首先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认识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熟。在自己认读的基础上,出示课件,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二)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课文中有几首诗?每首诗中的大海给你什么感觉?你最喜欢哪首诗中的海?

  三、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读你最喜欢的那首诗,想想你为什么喜欢这首诗?

  课件出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1)这首诗让你感到大海有什么特点?

  (2)你最喜欢哪些语句所描写的情景?想象一下那情景什么样?试试怎样读出你的感受?

  (3)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别人帮助解决。?

  2.根据喜欢的不同内容自愿组合,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

  3.小组汇报、感悟:

  (1)感悟一:大海色的神奇: 个人修改

  计 A播放录象一:天水相连,蔚蓝一片的情景。

  B引导学生朗读,品味:玉镜、翻滚奔腾、来往穿梭等词语,想象其描绘的情景,从而读出感情。

  (2)感悟二:大海风的神奇:

  A课件出示填空:

  B思考:为什么用省略号?还会怎样?[引发想象]

  C仿照这首诗的语句说一说你想象到的情景。

  (3)感悟大海静的神奇:

  A播放录象,(天上的月亮和星星倒映平静的海面上)帮助学生理解风平浪静的景象和“抱着明月”、“背着星星”的意思。

  B指名朗读、评议:

  四、朗读课文,选背诗句。

  1.自愿结合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

  五、拓展活动:

  收集有关大海的诗文,了解有关大海的知识,小组合作办一期关于大海的手抄报。

  第二课时

  1、复习会认字。

  2.学习会写字。

  (1)自主学习12个生字。(读准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2)小组合作讨论。(音、形、义、写。)

  (3)小组汇报,教师点拨:“文”与“纹”、“朝”与“潮”、“镜”与“境”的对比、区分。

  (4)学生选出最难写的字,师生探究。

  教师板书:滚(注意右边的间架结构:上、中、下三部分长短、宽窄进行画线比较。)

  部件拼摆,实物投影展示、评议。

  (5)学生练写,小组交流、评改。

  3.检查背诵情况。

语文教案 篇4

  第一课时教后记

  一、激情引趣,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背过几首写荷花的诗了?你们还能想起来吗?

  李泽齐:我们背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春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孩子,你的记忆力真好!下面请同学们一起背一遍(齐背)。通过背诗,谁能告诉我,荷花一般都在几月开放?(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六月”)。

  师:同学们反应真快!谁能告诉我,我们还学过哪首诗?

  韩旭:《小池》,唐、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同学们一起跟着背了起来。)

  师:同学们记得也很好!其实,从古代起,荷花就已经成了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从古至今赞美荷花的诗篇很多。人们之所以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有“出淤泥而不染,擢清莲而不妖”的品质。荷花又叫莲花,有赤、白、红、紫、青、黄六种颜色,以红、白两种颜色最多。今天,我们一起再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这篇文章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写的(板书:7、荷花)。同学齐读课题。

  二、自学探究,学习课文。

  师:在叶圣陶爷爷的笔下,荷花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并画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好的词语。

  1、学生自读课文,并画生字新词。读完后,同桌讨论文章的主要内容。

  2、指名(学困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教师注意纠正字音。

  3、检查学生对生字词读音的掌握情况,同桌讨论生字的规律,并记忆生字词。

  4、再读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同桌讨论或查字典解决。

  5、继续读课文,画出自己觉得优美的地方,练习背诵。

  6、共同讨论本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李文青: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荷花的样子和他的想象。

  师:孩子,你说的真好!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看到的.荷花的样子和由此展开的想象?你把这句话说完整好吗?(李文青重说后其他同学同桌互相练说。)

  师:嗯,同学们理解的真好!下面,我检查一下同学们记忆生词的情况。请同学们拿出听写本来,我们开始练习默写。谁记住了生词到黑板上默写。

  生:默写开始。(由于本课生词较少,同学们的记忆效果实在不错。)

  三:布置作业。

  1、课下抄写生词,并再组一个新词。

  2、熟读并努力背诵课文。

语文教案 篇5

  鼎尖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

  一、读拼音,写汉字。

  jǔ ju? hu huàn wǔ rǔ chān fú páoxiào jiān dū

  ( ) ( ) ( ) ( ) ( ) ( ) dù jì jǐ liáng wán bì guī zhào chà zǐ yān hóng

  ( ) ( ) ( ) ( )

  二、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好(hào)客 似(sì)乎 蒙(měng)古包 B.清平乐(la) 亡(wáng)赖 剥(bāo)皮

  C.应(yìng)声 暖和(h?) 情不自禁(jìn)

  三、按要求写成语。

  1.描写人物动作的成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描写人物心理的成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描写人物尽职尽责的成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描写景色的成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四、用“坚”字组成四个不同的词,恰当地填入括号里。

  “5·12”汶川大地震,使中华民族更( )。即使时间过去了100个小时,救援人员依然在( )的石板下搜寻,瓦砾堆下的生还者还在( )着,中华民族将迈着更加( )的步伐前进。

  五、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严格 严厉 严峻 严肃

  1.老师( )地对同学们说,我们一定要( )要求自己。

  2.饥饿威胁着我们,在这样( )的形势下,我浪费粮食的行为受到了老班长( )的批评。 不是??而是?? 因为??所以?? 宁可??也不??

  虽然??但是?? 尽管??还是?? 只有??才??

  3.( )草原里的河水十分清澈,( )从远处看就像一条明如玻璃的带子。

  4.在洪水到来之际,老汉( )牺牲自己,( )让一个老百姓受到伤害。

  5.我童年时的发现( )没有科学依据,( )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六、给下列词语中带下划线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欲:①欲望 ②想要,希望 ③需要 ④将要

  ) )

  2.拥:①抱 ②围着 ③群众拥护 ④聚到一块

  ) )

  七、读文言文要注意其节奏和韵味,下列朗读停顿最正确的'一句是( )

  A.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B.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C.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D.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八、请细细回忆本学期所学内容填空。

  1.一叶渔船两小童,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吾将上下而求索。

  3.梁国杨氏子九岁,___________。孔君平___________,父不在,乃呼儿出。

  4.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死之交。

  6.船夫的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______________,毫不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其中《草船借箭》选自《______________》。

  九、根据下面的情境写话。

  1.一块草坪上写着这样的广告语:严禁践踏草坪。总觉得少了一点情趣,你可以改为________________。

  2.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可谓入木三分,李红、黄莉对“入木三分”一词争论不休,你能替他们解释一下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①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②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③了解按一定顺序阅读的方法。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⑤培养搜集材料、丰富课外知识的习惯。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石钟乳、金华双龙洞的文字、图像等资料,可以做成课件。

  第一课时

  ●谈话,揭示课题,初识课文

  你喜欢旅游吗?都游览过哪些地方?你到过浙江金华吗?那里有一个著名的溶洞,叫双龙洞。读读课文,今天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观光游览。

  听朗读录音。

  说说跟着作者游了一趟双龙洞,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引导细读,了解游览顺序

  ①导语:“就听一遍,大家肯定觉得不过瘾,现在我们来细细学习。”

  学生自读,要注意读准生字、理解新词,并用“…”画出提示作者游览顺序的有关词句。

  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②指名回答,师生共同讨论。

  学生总结游览顺序时,有不少学生会忽略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对此教师可设计提问:作者是由外洞直接进入内洞的吗?以引导学生注意从孔隙进入内洞的过程。并随机让学生读读这一段,注意正音,指导读顺,引导学生理解词义,如:仰卧、臀部、水程等词语。

  教师根据学生描述的游览顺序,板书画一幅简单的示意图。

  ③指导学生按游览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按游览顺序可分六段。(分别请6名学生来读对应的段落,注意不多读也不少读)

  ●课堂作业

  ①认读生字、生词并书写,遇到疑问随时发问。

  ②随机利用搜集的资料介绍双龙洞的石灰质岩石及其形成的石钟乳、石笋。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①默写生字词。

  ②读课文。这节课我们按照游览路程来欣赏景点、品读文章。

  ●阅读,体会路上景色

  ①引导学生读中感受。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这位同学读出作者的心情了吗?”

  学生自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作者所看到的景物、当时的心情。再让学生个别展示朗读,点评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

  ③放映课件,辅助感受。

  配音:春末的一天,作者踏上了去双龙洞的路途。一路上,春末的景致不断扑入作者的眼帘。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

  这是映山红,花大多是红色的,也有红紫色和白色的;油桐的花朵较大,白色带有黄红色斑点和条纹……色彩多明艳啊。

  ③感悟课文写溪流的匠心。

  山中有花也有水。谁来读一读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你觉得作者对溪流的描写很有情趣,对吗?你从哪里感觉到的?

  (品味“时而……时而……”一句,体会几对反义词的妙用)

  ●讨论外洞特点,体会双龙洞的“雄”

  ①如果说沿途的风光可用“春光美”来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会怎么来概括呢?

  请一名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洞口可用“宽”“高”来概括,外洞可用“大”字来概括,在简图上补板书:宽、高、大)

  ②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觉?

  理解“突兀”:高耸,指山势高耸。“森郁”:树木茂盛繁密。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长得茂盛繁密。

  高山之上,树木繁密,很有气势,不禁使人对双龙洞产生一种神秘感。

  ③作者的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外洞的大?(仿佛到了个大会堂,高高的石顶,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④这里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下一句也是,读一读,你有什么想法?

  (它仿佛是向导,作者顺着溪流游览。现在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过泉水流出的孔隙进出内洞)

  ●了解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体会双龙洞的“险”

  ①乘船从孔隙中穿过是什么滋味,我们也来试试。齐读。

  ②说到“孔隙”我们就会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细的缝儿,而这个孔隙却可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称之为水洞却还要称为孔隙呢?

  看课件外洞由近及远的镜头,让学生懂得因为外洞面积太大了,水洞相对就显得很小,所以作者用孔隙一词是恰当的。

  ③默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乘船通过孔隙是怎样的情形、怎样的心情?

  谁来读读,读出作者的感觉、心情。

  你觉得哪些语句真切地写出了作者这种紧张的心情,能把它背出来吗?

  复述或者背诵这一自然段。

  第三课时

  ●联系上文引入新课

  作者饱览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外洞的宏大气势,经历了孔隙中乘船而行的惊险,终于到达了内洞。内涵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了解内洞特点,感受内洞的“奇”

  ①请一名学生朗读第六自然段,学生边听边画出描写洞中双龙的句子。

  “蜿蜒”是怎样的?据字形释义,再观看课件,让学生作描述。

  ②结合课件(或图片),讨论学习: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除了课文写到的,你还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a。学生小组内交流评议,互相启发,开阔思路。

  内洞有很多石钟乳和石笋,它们形状变化多端,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龙,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动物……给人的感觉是神奇而有趣。内洞比外洞还要大得多。

  洞内景物的描写,也是有顺序的,文中用了“首先、其次”来表明观看顺序,读一读,感觉这样写条理就比较清楚了。

  b。指名看着图像,试着给图配音,描述洞内景象。

  ●小结

  作者乘船出洞,结出了双龙洞之游。我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与神奇。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禁折服于自然之伟大、自然之神奇。

  有感情地分组读课文。

  ●质疑问难

  ●推荐课外阅读

  像这样的课文,记录了作者游览过的地方,你读了,仿佛跟着作者在游览观光,这就是游记,你喜欢读吗?都读过哪些游记?你都摘记了精彩语段吗?能背记这些精彩语段吗?

  ●课堂作业

  ①背诵、摘录精彩语句。

  ②指导造句;

  时而……时而……(引导体会在描写景物、事物的形态变化时可以运用,举例提示:“大海时而……”,“舞蹈动作时而……”,“我的心情……”等)

  即使……也……(读课文范句,体会分句间转折的意思,然后教师或学生示范造句,指导仿造)

  ②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翠鸟》教案08-04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园地教案12-14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

语文穷人教案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