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7-30 11:03:34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四字格下面的双横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看图和学文,使学生了解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互信互爱,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品质。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题,出示图画,设问揭题

  1.在学习之前,教师出示谜语:“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进行猜谜活动。(谜底:画)

  2.谈话揭题:学校里的画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课文中的两幅插图)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欣赏这两幅“校园里的画”(教师板书课题)。

  3.学生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l)读准“板、弹、恳”的.前鼻音,“炸”的翅舌音,“思”的平舌音以及多音字“血”的音。

  (2)注意“夸、划、救、串”的间架结构以及笔顺,指导书写练习。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二、观察插图,运用比较,培养能力

  1.依文看图,训练观察能力。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观察图画。

  (2)分别指导学生观察这两幅图画。提问:想一想谁在画画儿,都画了什么画?

  2.缘图悟文,强化学法指导。

  (1)看图找段:①指名朗读第四、五自然段,思考:卡佳和“我”在黑板上分别画了一些什么图画?②让学生围绕这段内容回答,从而理清写作顺序:卡佳画一艘军舰——“我”画炸弹炸军舰,水兵们都落水——卡佳“救起”被炸的

  水兵,坐上小船驶向岸边——“我”画鲸鱼张开大嘴吃水兵。③教师总结:通过他们两个人的所作所为,你知道了

  什么?

  (2)品词诵读:要理解自然段中语句的意思,必须要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以词义贯穿句义。①图文结合,形象理解词语:“不服气、救起、生气”等。可以教学生看插图解释“生气”、“救起”,还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服气”,变抽象为形象。②诵读指导:在读第四自然段中的“说实话”“可是”时语气强调得要重些,表示“我”的心虚;“拿起”朗读时语速要快,强调“我”的嫉妒心;“一个个”读时语速要慢些,表示“我”的得意。

  3.自学第六、七自然段。要求:①回顾学习第四、五自然段的方法:看图找段、读文析句、品词诵读;②依照这个方法进行自学。

  三、联系实际,发散思维,续编故事

  1.朗读表演(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分组竞赛朗读,集体朗读)。让学生戴上头饰表演课文的主要情节,加深理解。

  2.复述故事:指名让学生练习用自己的语言看图简要地解说课文内容。

  3.续编故事,发展思维:卡佳看到“我”满脸不高兴的样子,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语文教案 篇2

  第 1课时

  课题 《列夫托尔斯泰》

  课型: 周次:第二周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

  3.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布置学生查阅作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以及有关资料,尤其是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要有所了解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安排

  导入新课:

  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以其不朽的著作赢得了世界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对于他,我们一直只闻其名,未见其人。你想知道他的外貌吗?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是怎样用入木三分又妙趣横生的文笔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的,请你跟随作者的笔端,来解读托尔斯泰的那双智慧的眼睛,进而感悟他的人格魅力。

  学生交流资料:

  介绍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 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教师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所查资料并做简要概括

  交流资料 1分钟

  5分钟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安排

  介绍列夫托尔斯泰:

  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 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白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对诗句的感悟。

  教学难点:

  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字卡、词卡、小黑板、课件、收集其它的古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教学过程:

  一、诵诗导入

  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听?古诗为我们呈现美的意境,让我们有美的享受。我们今天再来学习4.两首古诗中的《赠刘景文》。(板书古诗题目)。齐读课题。

  二、学习古诗

  (一)释题

  1.读古诗题目(注意重点字音:赠)认识“首”字理字义。首:象形字。甲骨文作上面是头发和头皮,下面是眼睛。本义是头。引申为首领。顺:首字笔画表示啥?

  眼目眉毛和头发;

  人的头部最首要,

  首先首领就用它。

  2.师简介诗人“苏轼”

  (二)看图说话

  看图,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三)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找出诗中生字,注意读音易错字:擎残橙刘

  3.自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四)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师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六)想想、议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秋天,收获的季节)

  三、学习古诗中的生字

  1.找出古诗中要求写的生字,理解“枝记刘”的字理字义。

  枝:形声字。从木,支声。本义指树木的枝条。引申为长条形物品的量词。

  谜:看是一支木,撑开成大树。

  无它叶难长,有它树不秃。

  记:形声字。从言,己声。本义指用“言”记录、记载。引申为不忘、思念。又指记载事物的书籍或文章。

  顺:自己言论动笔写,这样才能记真切。

  刘:繁体为“劉”,形声字。从金,从刀。留省声。本义是杀,后用作姓。

  谜:论文能写文章,论武能挥大刀;

  此字莫要猜斌,猜姓准能猜到。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记字音字形,然后找小伙伴交流是否认识了。

  3.指导写字,教师示范写,学生在课堂上写前三个字,教师注意巡视。

  四、作业

  背诵古诗

  教后体会:

  《赠刘景文》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教学这首古诗时,我把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以及体会诗人的情感作为教学的重点。

  在学生读通古诗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联系对题目的理解,想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学生认真地读古诗、思考,提出了几个不懂的地方,如“擎雨盖”“荷尽”“傲霜枝”。因为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是建立在对事物感知的基础上,所以我引导学生看图、回忆夏季荷花盛开的样子,体会荷花此时的生机勃勃,想象秋季荷花开败的情景,借助课前搜集的“秋菊”图理解“傲霜枝”,在师生对话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理解了几个难懂的字、词,通过字理分析,降低了诗句翻译过程的难度,也加深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对诗人情感的感悟。接着引导学生深入品读古诗,启发学生边读边思考:“诗中描写了哪些秋天的景物?作者写了这些景物,想想哪些地方最能吸引你,然后认真地读一读,想想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阅读是个性化解读的`过程,此教学环节给了学生空间。学生通过读、思考,很快归纳出了诗句描写的景物:荷花、菊花、橙子、橘子。顺着学生的回答,我这样引导:想象景物所呈现的画面,想象两者的对比,你读懂了什么。学生的阅读理解是有差异的,我们尊重他们的多元理解,所以我留给学生充分读、思考、想象、交流的时间,多数孩子对古诗意境的理解停留在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这个层面,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再想想:诗人为什么要描写傲霜枝呢?陈一荣马上站起来说:“我不明白”我就启发他们,秋天有那些花不怕冷开得最茂盛呢?“菊花……”一个孩子站起来说:“诗人想叫他的朋友做人像菊花一样不怕寒冷,要坚强。”她的回答启发了其他的孩子,好几个孩子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像菊花一样勇敢”,有的说“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平时要努力。”说得真好!我为孩子有这样的理解而开心。

  本课的教学,我认为我处理得比较好的地方是对诗句的理解不是让学生根据词语意思进行组合,而是让学生字理的分析,展开想象,在头脑中浮现画面,用自己习惯的语言方式表达,从整体的感受来理解,把握诗句所呈现的意境。

  “首”这个字很抽象,学生难于记忆。根据小学生喜爱猜谜语、编顺口溜的特点,利用朗朗上口的谜语,让孩子们很快记住了“首”字。“枝记刘”都是形声字,在教学时,也采用字理分析,猜谜语、编顺口溜的特点,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一组字练习,从直观的图片到字词练习,孩子们轻松地记住了。如:学“枝”引出“树、林、床、棋、橙”让学生说说这些字的构字特点。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9个生字,学习偏旁“门”、“舟”。有感情地流利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看图观察能力及想象力的进一步训练。

  情感目标: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生字的认读(平翘舌音、前后鼻音)

  【教具、学具的准备】

  教具:月亮、小船剪贴图,彩色星星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磁带(歌曲《小小的船》)。

  学具:每人一张印有月亮、星星的画纸,彩色画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你喜欢晴朗的夜空吗?晴朗的夜空是什么样的?

  2、引出课题。今天,月亮姐姐就来到了我们班。月亮姐姐问好:“一(五)班小朋友你们好!”(互相问好)“能说说我长的什么样吗?”(观察月亮的形状、颜色)像什么呢?(弯弯的,像香蕉、镰刀、小船)

  3、这样美丽的月亮姐姐挂在蓝蓝的夜空中是多么美丽呀!有一位名叫叶圣陶的老爷爷把小朋友看月亮的情景写了一首诗。这首诗的名字叫什么?《小小的船》(板书课题)

  4、学习“船”字。顺口溜:几只小舟就是船。偏旁“舟”。

  5、读课题,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出示课件,随音乐教师范读课文,生评价。

  2、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

  3、指名读课文,互相评价。

  4、齐读课文。指导读“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

  5、情景中学习、检查生字(课件辅助)

  ⑴除掉课文中的熟字,集体认读词语。

  ⑵除掉词语中的辅助熟字,认读生字。

  ⑶集体讨论记字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并全班交流。

  ⑷认读生字,和生字宝宝打招呼。

  6、读课文,生字宝宝已经认熟了,能把课文也读熟练吗?

  三、读读、想想、说说

  1、听音乐《小小的船》说感受。

  2、找最喜欢的伙伴背诵课文。这么美妙的歌曲,小朋友想不想把歌词也记在心里呢,并表演出来呢?

  3、背诵课文汇报,评出最佳表演奖。

  4、词语训练。

  ( )的船

  ( )的月儿

  ( )的星星

  ( )的天

  四、延伸活动

  1、如果你有一双翅膀来到这美丽的“小船”里,你会看见什么?(启发谈话)

  2、把你看到的东西画出来。

  【板书设计】

  7、小小的船

  【教后反思】

  本节课为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新教材第一册第七课《小小的船》。

  《课标》中提出:小学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此为依据展开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营造课堂教学的“绿色生态环境”

  语文教学应当是生动活泼的,充盈着丰富的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改变对语文教学那种传统的理解,打破语文教学那种教师问、学生答的定势,使语文教学活起来,使教学中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多起来。叶圣陶先生认为:“上课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工作,而共同工作的方式该如寻常集会那样的讨论,教师仿佛集会的主席。”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参与,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保持畅通,从而形成课堂教学的“绿色生态环境”。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学生主动参与;变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为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学习为主;变以学生“洗耳恭听”为主为学生积极思维为主;变师──生的单向交流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教师和学生共同阅读,共同斟酌,相互评价,随时启发指点,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九年义务教育大纲提出“要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和实物,联系生活实际识字,把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学过的字力求在语言训练中反复运用,把识字和听说读写结合起来……”

  “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是识字教学的重要原则和方法。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就是在识词中识字,在学句中识字,在阅读中识字,使识字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进行,而不是离开语言环境孤零零地识字。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有助于建立字的音、形、义之间的牢固联系,准确理解字(词)义,提高识字、学词的质量。在语言环境中通过学词、学句识字,多义字等难以确定意思的,字(词)义变得容易确定了;难懂的字词变得比较通俗易懂了;意思比较抽象的字词变得比较具体了。本课识字环节,就是让孩子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学句、学词中识字。如学生在读“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在没有其它生字干扰时,边读边看中就熟悉了生字“坐”读音与字型。

  加强识字同客观事物的联系,有助于建立词的概念,牢固地掌握字词,还有助于丰富知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客观事物包括图画、实物,也包括已有的生活经验。识字时,在课件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实物或联系生活经验。如,在学习“闪”字时,配有闪闪的星星图片,使字词与意思之间架起了认识的桥梁,从而易于理解字词的意思,易于建立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提高识字效率。

  三、让学生在阅读中发展创造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小学阅读教学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就显得犹为重要。小学阅读教学本身具有很强的创造因素,阅读教材是作者的文学创作。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使学生敢于说自己的理解与看法,而不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就学一句,应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学三句。作为教师,要努力创设学生创造能力的民主环境,要善于分析并支持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个人看法,要让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他们有自己独自的看法,只要不重复别人和自己就可以,要有新意。如,在学习课文“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在感受作者的意境时,应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所以,设计提问“如果你坐在这小小的船里,你会看见什么?”学生的回答是丰富的:“看见了流星雨”、“看见了太阳系的行星”、“看见了中国的长城”、“看见了北斗七星”……让学生自由地去创造,可以与观察力、想象力以及果断的判断力相结合,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加工进行创造。

  本阶段的学生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乐于画画,愿意用图画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我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在阅读想象的同时,拿起彩笔,把自己在阅读中想到的画出来,把自已在阅读中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的图画的过程往往就是一个对阅读内容回顾、加工的过程,等他把这幅画画好以后,也就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表现了出来。画笔走进学生的阅读世界,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了他们阅读的乐趣。

语文教案 篇5

  《一朵云》语文教案1

  《一朵云》是一首诗歌,全诗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界中云化成雨的现象,诗歌语言优美,节奏很强,适于朗读、背诵。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觉诗歌音韵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利用听读、拼音等多种途径,认识生字10个,正确书写生字6个。

  3.初步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识记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云、初步感受云

  师:小朋友们,你们留心观察过天空吗?天空中有些什么?

  生:太阳、月亮、星星、白云……

  师:你们见到的云是怎么样的呢?

  生:像狮子、怪兽、棉花……

  师:你们见到的云都有些什么颜色?

  生:白云、乌云、彩云……

  师:愿意把你们见到的云画下来吗?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画。

  (二)画云,进一步感受云

  1.师生作画(师版画)。

  2.(投影)展示部分学生作品。

  3.能把你的画讲给大家听吗?

  4.学生讲述自己的作品。

  (三)读云,有感情地赞美云

  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朵非常可爱的云(出示课文插图),她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小朋友你们知道她的愿望是什么吗?对了,她呀,想到地上来玩,想听山泉唱歌,想看海上的白帆。小朋友,你们能替她想个办法吗?(学生思考片刻纷纷举手)

  2.这朵聪明的云研究用什么办法到地上来玩呢?你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3.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示:不认识的字看拼音或问同学,也可根据上下文猜测)。

  4.听课文朗读录音(学生指读)。

  5.学生小声地跟着录音读(指读)。

  6.哪位小朋友会像录音机里的阿姨那样读呢?指名读,全班评议。

  7.男、女生朗读比赛。

  8.全班齐读。

  (四)演云,深入感悟云

  师:现在你们知道这朵云是用什么办法到地上来玩的吗?

  生:云请风儿帮忙,变成千万雨点。

  师:雨点落在哪些地方呢?那些地方有哪些变化?

  生:落到江河大海,随着浪花翻卷,落到田野高原,染绿大地群山(多媒体演示此情景)。

  1.你们喜欢这朵云吗?为什么?(学生答)

  2.你们这么喜欢这朵云,能不能带着高兴、喜欢的心情来表演一下这朵云呢?

  (1)小组排练。

  (2)指名上台表演读、全班评议。

  (3)全班齐读、齐演。

  (五)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1.现在又到了我们小组合作学习生字的时间了,你们想怎么学呢?(各组派代表说)

  2.各小组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

  3.反馈学习效果,你刚才学会了什么字?怎么学会的?

  4.归纳识字法,识字有哪些办法呢?(学生:读拼音、问同学、听读、看图识字……)

  5.(出示字卡)谁有办法帮大家记住这些字?(学生热烈发言)

  (六)进行识字游戏

  1.现在我们来做识字游戏

  (1)开火车识字(比比哪列火车开得好)。

  (2)小组自主游戏(翻牌、摆字卡,找朋友等)。

  2.认识了这些生字,你们现在读课文一定能读得更棒(齐读课文)。

  (七)指导书写:云、听、雨、点、万、田

  《一朵云》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读熟《一朵云》并成诵,感悟诗歌的音韵美。

  2.运用多种学习方法识记生字8个。

  3.掌握新笔画撇折,学习书写“云”字。

  4.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对诗歌音韵美的感悟力和识字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声母卡片、生字卡片、云朵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前几天我们认识了许多声母朋友,你们还记得他们吗?当你见到他们时要用宏亮的声音读出来,发音要准确。

  (出示声母卡片)

  二、创设情境,观察板书,激发兴趣。

  导:蓝蓝的天空中飘浮着许多洁白的云朵,他们有的互相追逐着,有的正在听太阳公公讲故事。可是有一朵云,却躲在角落里发呆。

  画:一朵云彩的简笔画。

  问:你们猜猜它在想什么呢?(要求讲一句完整的话)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到诗歌中去看看这朵云在想什么。

  板书:一朵云

  三、初读诗歌,认识八个生字,培养识字能力。

  (一)指名优秀学生读题目,再指名反复读课题,巩固对“朵”字读音的记忆。

  你怎么认识“朵”字的?

  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利用拼音;向老师、同学请教。)

  (二)自读课文,在不认识的`字下面画点。

  (四)能读课文的同学齐读课文,其余同学用手指指读课文,注意听生字的读音。

  (五)尝试指读课文,鼓励学生大声读。

  (六)同桌合作,检查课文。

  1.同桌轮流读课文,订正读不准的字。

  2.同桌齐读课文,检查课文读得是否正确。

  (七)全班交流,比一比哪两个同学合作的好。

  四、有针对性地识字。

  1.四人小组读生字表,选代表带读生字拼音。

  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自己读一遍,读一读认识的字,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识字、记字)

  3.指名读生字,说说又记住了哪个字,怎么记住的?

  4.用生字组词。(出示字卡)(接龙游戏)

  5.游戏:摘云朵

  指名到黑板上摘取一片云朵,认一认背面的字,然后当小老师带读手中的生字。

  五、熟读成诵,感受诗歌的节奏美,巩固识字。

  1.熟读诗歌,尝试用手打拍节读诗歌。

  六、指导“云”字的书写。

  1.课件出示:

  明确笔顺:“云”字真神奇,一笔横,二笔横,三笔撇折,四笔点,四笔写成“云”。

  2.引导学生观察、交流:

  在书写“云”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边书空“云”字边说说笔顺。

  4.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

  七、评价。

  同学评议这节课的表现,老师总结(表扬、鼓励为主)

  八、作业。

  你想给自己留一项什么作业?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的具体语言文字,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认识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为什么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九课(齐读课题)。茫茫宇宙中的地球裹着一件水兰色的纱衣,那是广袤无垠的海洋在奔腾不息。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敬畏海洋,但今天(出示第四自然段)

  1、 指名读。

  2、 你们明白了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3、 练习用“由于”造句。

  4、 你们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开发、利用海洋?怎样开发、利用海洋?)

  5、 好,就让我们从这两个问题入手来理解为什么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吧。

  二、学文

  1、 把书打开,自由读5—8自然段,找出问题的答案,画出句子,圈出关键词,再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同学自学)

  2、 交流:

  ⑴ 交流为什么

  (生读能源危机,出示“目前……能源危机”)可以具体地谈谈自身的理解吗?

  知道了这些信息,我们心里沉甸甸的,感到(恐慌、担忧)有感情地读这一段。(生读文)

  (生读食物匮乏,出示“由于……威胁。”)说说你圈出的词语:

  “急剧”是什么意思?世界人口增加怎样急剧呢(20xx年60亿,平均每年增加7800万人,20xx年人口是90亿)人口如此急剧增加,会有什么负面影响?

  “恶化”同学举例说说生态环境的恶化。

  人越来越多,可耕种面积越来越少,于是人类开始面临(食物匮乏的威胁)谁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除此之外,人类还面临着那些生存危机?

  (出示图片)是啊,近30年来,人类消耗了地球上三分之一的可利用资源。与此同时,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在30年内增加了一倍,并继续增加。陆地资源紧缺,人类事物匮乏,我们深深得为自身的未来感到(担忧),齐读这两段话,相信你们能读得更好。(生读文)

  ⑵交流怎么办

  人类真的到了山重水复、无路可走的地步了吗?有没有什么解救之道呢?(海洋……聚宝盆……丰富……)于是,人类把目光转向海洋,是怎么开发、利用的呢?

  (生读“如今……大显神威。”出示)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自豪,高兴)从哪里体会到的?(交流关键词)谁愿意自豪地读一读的?(生读文)

  (有感情)真好,想不想去看看海洋采矿者的风采(录像)

  (没感情)老师给大家看一段录象,相信看了后你会读得更好。(录像)

  继续交流怎么开发、利用海洋。海洋可开发利用的远远不止这些,想一想,我们还可以怎样开发和利用呢?(同学各抒己见)

  3、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说海洋是21实际的希望了吧,谁来说说。

  4、是啊,曾经海洋孕育了生命,如今,又将解救人类于危难之中;可是,现代人类又是怎样对待这个兰色希望的呢?这张照片展现的是漂浮在海面的石油!由于油船泄漏、油井发生井喷,大量石油随波逐流,生灵遭涂炭,海鸟的尸体不时被抛向海滩。这是赤潮迸发是的海水。随着海洋污染日益加重,赤潮也日趋严重,鱼、虾、蟹等大量死亡,数万公里的海洋成为死海。除此之外,人类的乱捕乱杀,在全球近乎100的水域内捕鱼,已造成海洋中很多物种的消失。

  5、同学们,心情繁重吗?想说些什么呢?

  6、是啊,正如我们书上所说,人类要开发和利用海洋,首先必需(生读“维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只有这样(生读“海洋才会乐于做出奉献”)

  7、 同学们,海洋存亡,匹夫有责。痛定思痛后只有一句话-------(齐读: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万语千言只为大家谨记(齐读:海洋-----21世纪的希望)。

  三、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仿5、6自然段把自身开发、利用海洋的设想写下来。

  3、 继续了解海洋的知识。

  四、板书

  海洋——21世纪的希望

  生存危机 开发、利用

  课后反思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海洋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21世纪人类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成了人类在21世纪的希望。对于海洋,同学都很好奇,因此,在预习中,让同学搜集有关海洋的有关资料在课堂上交流。在上第一课时时,同学已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争相交流手重的资料。我没有想到同学对大海了解得还真多。什么是“蓝色宝库”,可在还水中提取大量的矿物质,及稀有物质;什么海洋是生物的.起源;海洋分“海”与“洋”两局部……交流时一改以往看着资料进行读资料,这次都脱稿“演讲”。有些没论到交流的还不开新呢。看来,在教学中,遇到同学赶兴趣的,还要利用各种活动课进行拓展延伸,让同学在活动与互相交流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在课文的教学上,抓住“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理解了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再请同学用朗读,把海洋与人类的关系表达出来。课后让同学根据自身搜集的资料,以及课文的有关知识整理成一篇介绍海洋的周记。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后记 今天上《9、海洋——21世纪的希望》第二课时,课是在阶梯教室上,准备了一个专题学习网站,还搜集了许多精美的图片。但是上课的效果很不理想。

  第一,昨天睡得太晚了,2点多才睡。课准备得不是很充沛,就大致地备了一下课。早上,我们班的庞曼曼舅舅来找我说要请假直到国庆放假后才来,我脑中简直不敢相信,六年级了,家长还把子女的学习当儿戏。跟家长理论几句,才去拿钥匙开阶梯教室的门,结果晚了。让小朋友带着兴趣、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这一步就没有走好。

  第二,虽然在20分钟时班级中同学和老师达到过和谐气氛,但是我没有能够掌握好。课件的利用也没有发挥它应该有的作用。在上完了“开采利用矿产”和“索取高蛋白食物”后才回过头来欣赏,此时作用以有限。在下班堂课中,无论我如何调动同学的积极性还是如斯瓦涅河上的雾气一样雾霭阵阵。 第三,没有充沛考虑“星期一综合症” 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屏弃花大量时间寻找资料而不花一点时间分析资料的坏习惯。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长征教案02-10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1-23

《语文天地》教案03-23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

语文《狼》教案 03-18

语文《识字》教案01-20

语文备课教案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