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老师的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老师的作文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老师的作文 篇1
每当校园的课铃声敲响,铃声伴随着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传遍校园时,我就会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动听一首乐曲。此时,我就会把躁动不安的情绪放回肚子里,告诉自己:“上课了,该消停一会儿了!你最棒,加油!“这时,老师那熟悉的教书声在我耳畔响起,我翻开课本,跟上老师的节奏,和同学们一起思考。那声音是如此的美妙,我就像是一只还不太会飞的小鸟,老师就像是鸟妈妈,一点点,一步步教我如何学会飞翔……
“叮铃铃,叮铃铃”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像是刚学会飞翔就要飞出去一样,一下子都活跃起来。还有一些同学安静的坐在座位上喝水,放松着,准备着下一节课的学具用品。
这一节是语文课,老师带领我们朗读课文:“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那声音慷慨激昂,气壮山河,忽高忽低,读得非常引人入胜,我们的心情也随着老师的声音起伏着,变化着,老师的教书声也瞬时间点燃了全班同学的.激情,我们也一遍遍的大声跟着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那声音是那么的洪亮,那么的动听,听起来又是那么的震撼人心,我突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自豪。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就是形容老师的无私奉献。老师就是阳光和水,滋润着我们这些小树苗。最伟大的是老师,最辛苦的也是老师,每天深夜,当我们已经熟睡的时候,老师却还在批改着当天的作业;每天清晨,当我们还没出家门的时候,老师却早已到了学校,尽心的为我们准备着今天的一切……
老师,还有一年多就要毕业了,虽然你有时很严厉,有时会批评我们,但是我知道那是为了以后我们这一只只小鸟有一天能在天空中展翅翱翔。突然间我有点舍不得您了,更舍不得您那绘声绘色的教书声,因为这声音教会了我们如何成长,如何做人。
此刻,我仿佛又听见了老师的教书声……
老师的作文 篇2
不管你上什么课程,都有一位或两位老师在你身边帮助你,辅助你,而我最近在学素描,在那里有一位温柔的素描老师。她姓齐,所以我们都叫她齐老师。
那一次是我第三天上课,我第一眼看到她就感觉她是一个非常温柔的人。我进去坐在板凳上,把画具全部准备好,然后老师又给我们一人发了一张素描图片,我和两个小朋友拿到的都是一张六角棱锥体的'图片,而另一个高中生拿到的是一张我们第一节课画的正方体,我们快画完的时候,那个高中生和我们第一节课和我们画的完全不一样。而且画的也不好看,但老师并没有指责他,反而是耐心地去教他该怎么画,怎么描。
没过一会儿,老师就把那张面目全非的画变成了一张栩栩如生的画。
就单凭老师个人的善良、有耐心这两点,足以成为一个好老师。
老师的作文 篇3
是谁,引领我们航行在知识的海洋?是谁,指导我们走向智慧的人生?是谁,谆谆不倦地教诲培养我们成才?是谁,用心血浇灌我们的心灵?
她虽然不是我们的父母,却给了我们父母般的关爱;她不是亲人,却给了我们最贴心的温情。她就是我们的老师!
老师,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人。老师传授我们知识,滋润我们茁壮成长;老师教诲我们做人的道理,指引我们人生的方向。老师的.哎,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熙,清泉一般甘甜。老师的爱最伟大、最无私、最神圣。
老师的作文 篇4
生活中的笑千姿百态,而微笑却是最动人心弦的。母亲的微笑让我们感到幸福,朋友的微笑让我们快乐;而老师的微笑却给了我莫大的鼓励,让我战胜了自我。
小时候,我胆子小,上课总是不敢举手发言,而那次老师微笑的鼓励却彻底改变了我。
记得是三年级上学期,上课铃响了,老师迈着矫健的步伐走进教室。过了一会儿,老师提问道:“谁能用恍然大悟造一个句子?”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我只能听到自己的心怦怦直跳。“哼,不就是举手回答个问题吗?有什么可怕的!”我在心里这样想着,于是我悄悄地举起了手,举得很低很低。我无意间抬头望了望老师,发现老师正微笑着看着我,她用温柔的'眼神看着我,那微笑是那么的美丽,那么的动人,给了我极大的鼓励,我鼓起勇气,站起来大声地说出了答案,尽管回答得不够流利,老师还是表扬了我,微笑着示意我坐下。老师的微笑是那么的动人,那么有魅力,使我克服了心中的恐惧,战胜了心中的挫折,每次上课都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学习成绩也因此有了很大的提高。
从此以后,老师那甜美的微笑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老师的微笑如冬日的暖阳,温暖了我的心田;如沙漠中的一泓清泉,让我在恐惧中找到了希望;又如黑暗中的明灯,指引我前进的道路,将激励我勇往直前!
【老师的作文】相关文章:
老师的作文感恩老师作文03-31
夸夸我们的老师作文-老师作文01-25
写老师的作文:老师08-08
变脸老师老师作文11-29
老师的作文【经典】04-06
[经典]老师作文04-03
老师作文01-19
[经典]老师的作文05-02
老师作文[精选]04-24
【精选】老师作文05-02